企業投資的關鍵因素并不僅僅是產品和服務是否能夠贏得消費者的心智,還包括商業模式的優劣。可以通過財報來確認這一點。以投資格力電為例,我們主要關注的是消費者對其產品和服務的認可程度,并通過財報來驗證其是否能夠每年帶來現金利潤。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足夠了。因為贏得人心的企業也將贏得市場,這是不可否認的真理。

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即格力電的董明珠和王自如最近接的采訪在網上引起了廣泛的熱議。如果這些討論更多關注企業的產品、服務以及管理層的言論是否有利于經營企業,那倒也無妨。然而,通過瀏覽這些討論,我認為人的丑陋得到了充分展示,有些討論甚至讓人無法直視。同時,我也在想,如果格力電價創下歷史新高,這些討論是否會減?我相信一定會,至在一些投資論壇上會減很多,甚至可能會有人對格力電豎起大拇指。如果我的結論立,這就說明許多所謂的投資者并不是從是非出發來看問題,而是從自利益出發,因此他們得出了一些偏頗的結論,甚至進行了一些人攻擊。

稻盛和夫的企業經營哲學被廣為稱道,他的哲學可以概括為“作為人,何為正確”。這意味著企業的決策應該從是非出發,而不是從利益出發,這也是他功的訣。段永平也說,企業經營要做對的事,并且把對的事做對。那什麼是對的事呢?就是不做不對的事,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顯而易見的。作為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我們是否也應該遵循這種投資哲學和人生哲學呢?我認為,這是最基本的投資價值觀。只有樹立了這種價值觀,我們才能夠理、客觀地看待問題,更容易看清事的本質和真相,至不會說出讓人不忍直視的話,做出讓人不忍直視的事

芒格說,我們的功來自于基本的道德和健全的常識。我越來越覺得這句話的重要,它值得我們投資人一生去追求。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沒有在茅臺價達到2600多元的高點時賣出,然后等待后來的低價再買。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雖然我并不否定這種做法可以獲得更大的差價收益,但為什麼我自己沒有這樣做呢?因為我始終認為,用后視鏡看任何事的發展會有多種路徑,而用遠鏡看只有一條路徑。比如,如果茅臺價后來跌至2200元,然后橫向運一段時間,我該怎麼辦呢?這時再買可能不符合我的買標準,但不買又讓我很糾結,生怕永遠錯失機會。在犯錯和錯失之間,我認為錯失更是一種大的風險,只是很多人習以為常而已。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賣出茅臺票意味著我認為自己比市場更聰明,是基于市場未來走勢必然如此的基礎上的。然而,市場的脾氣和秉有時候我們可以把握準確,但有時候卻無法掌握。從長遠來看,我們必須對這個市場充滿敬畏。第三個原因是,一旦養了高拋低吸的激勵機制,就很難改變。一旦在頭腦中形了通過高拋低吸獲取最大收益的激勵機制,就很難停止追逐這種甜頭,這與我們投資的“終極”目的——獲取優質權資產的理念相去甚遠。

激勵機制有利有弊。投資一時賺多錢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如果我們養了不良的激勵機制,市場遲早會找到我們的弱點,然后將我們打敗。當然,這僅僅是針對茅臺這樣的特例而言。對于其他投資標的,我會況制定策略。

一家企業的在價值就是其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值。從這個角度來看,企業現階段是否分紅并沒有實際意義,甚至可能損害東的利益。菲特和芒格的伯克希爾公司歷史上只有一次分紅,他們通過有效的資本配置不斷增加了伯克希爾的在價值。當然,企業是否分紅的判斷標準之一是看企業的度。如果企業有大量閑置現金,東可以自己進行配置或者在有利的況下回購份。而如果企業于快速發展階段,完全可以利用利潤再投資,從而獲得更高的資本回報,實現復利增長,對東來說,這可能更有價值。

然而,在的投資實踐中,我希我的賬戶每年能夠獲得一定數量的分紅。一方面,我可以利用分紅資金改善生活,因為投資并不是我生活中的全部,我也想去看看世界。另一方面,我可以利用分紅資金再投資,獲取更多的優質權。尤其是在當前大多數投資者緒降至冰點的況下,我真希分紅資金能夠立即到賬,然后毫不猶豫地投資到我心儀的票上。

舉例來說,我目前持有的茅臺和阿膠賬戶上都堆積著大量的現金,特別是茅臺賬戶完全可以用“泛濫災”來形容。如果此時茅臺能夠進行一次特別的分紅,那將是非常妙的事。當然,目前這只是我個人小東的奢

然而,我仍然要重申以前的一個重要觀點:我們個人投資者的“終極”目標是獲取優質權資產。個人家庭通過用現金資產獲取優質權資產,實現了一次徹底的革命。雖然有些投資者認為權只是手段,現金才是目的,但我堅持認為恰恰相反,現金是手段,權才是目的。這是現金思維和權思維的本區別。正因為如此,我認為企業保持一定比例的分紅對我來說更有實際意義(尤其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