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里回響著薛之謙的歌曲《演員》,“該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視而不見,在一個最你的人即興表演,什麼時候我們開始收起了底線,順應時代的改變看那些拙劣的表演。”聽著歌,以前總覺得是歌,無非是男男的撕扯,但突然發現我們企業和消費市場好像也在努力做著演員,而且把消費者當最傻的觀眾。

大背景下,宏觀經濟增速回落,從消費端到制造端,產生了傳導式的影響,最終投資端也在萎。以往周期管理的方式是放水,即從投資端來拉制造創新,從而促進消費。但眼下的況是三個端都是高杠桿,注水麻木,此外利率下移說明信心不夠,投資回報率下降,因此水也注不進去。為了推經濟回暖,方法轉變為從消費端來啟,但如何拉呢?消費端的杠桿已經夠高了,收也沒增長,如何催消費意愿呢?演戲!

從企業端來看,我們一般理解有2B和2C業務場景,2B覺穩健,收益穩定,但實際在經濟回落時恰恰損嚴重。2B是服務企業,而企業端采購并不是自己消費,而是再加工后服務真正的C端客戶,因此在需求端不振的況下,企業采購自然下降,特別是對產品沒有幫助的非剛采購,例如咨詢服務、SasS件等等,所以我們理解現在很多企業轉型2B業務其實是不合時宜的。

頭牌科技巨頭,近幾年制于海外不合理的限制罰,因此大力投科技研發,路徑也是2B和2C兩大類。由于前面闡述的2B市場太過低迷,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系統服務和AI等都很難有良好的表現。因此,頭牌的唯一目標就是2C的突破。既然2B的車機系統企業不發力,則直接催汽車商聯名推產品,但實際效果也是明顯的,依然很難。最終,拉C端需求的只能是演戲!

不管是前期針對是否直接造車進行部爭論,還是近期關于某項車技的同業辯論,我們難道不覺得奇怪嗎?一方面,哪個企業部的爭論會放到公開場合,而且這不是員工間的而是高層間的戰略定位,怎麼可能企業大方向會沒有定論呢?當然,作為老大,造車與否的戲演一次就夠了,否則太過了。另一方面,爭論的高深技,絕大部分用戶真的明白嗎?覺雙方來來回回不是為了明辨是非,只是為了抓取流量,疊加第三方參與,變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營銷推廣,真正實現了三方共贏的熱鬧戲臺。但這個和車子絕大部分真正該討論的價值有關嗎?

其實我們都明白,如今C端需求不容易,但我們也明白,也只有C端是最容易被忽悠的,由此,我們的企業都在做著演員,不管是噱頭還是爭論,核心不是對方,而是吸引C端的注意力,從而帶消費。如果消費者真的需要,那請繼續看戲,如果不需要,請適可而止!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互就像一場戲劇,演員們努力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以推消費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