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我們討論了一個關鍵問題,即目前沒有關于互聯網銀行牌照和公開備案的說法。在監管層面,確實存在互聯網銀行的概念,主要是指民營銀行中的互聯網銀行。我們還分了兩個小建議,可以幫助大家分辨一個民營銀行是否被允許“異地攬儲”。如果您興趣,可以查閱上一篇文章了解更多。當然,上一篇文章我們也提到了直銷銀行的話題,下面我們將展開討論。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直銷銀行部分。中國銀保監會早些時候對直銷銀行進行了定義,大致是指“以互聯網為主要渠道,通過計算機、手機、電話以及其他電子服務手段為客戶提供服務的銀行形式”。早期的直銷銀行業務相對簡單,主要是存量業務和一些通道業務。據國況,我們可以將直銷銀行簡單分為兩類:一類是銀行自己的直銷銀行,大多數是銀行部的事業部或獨立部門。如果所有的直銷銀行都是這樣,那就沒有什麼問題了。但現實卻更加復雜。我們曾經見過最夸張的例子,某銀行與某網貸平臺合作立了“XX直銷銀行”。最終,該銀行也無法逃雷的命運(有興趣的可以搜索一下:多盈財富)。這個故事非常彩。如果回過頭來看這類直銷銀行,民生銀行可以說是某種意義上的第一家直銷銀行,早在2014年2月就已經上線。據網絡上的一些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底,國已有135家直銷銀行。大部分直銷銀行的初衷是突破網點區域限制,通過電子賬戶(Ⅱ類賬戶)拓展區域外的客戶。但是現實是殘酷的,許多直銷銀行都嘗試了不同的業務(如拉存款、賣理財、存管業務、資產通道業務等),但大部分都以失敗告終。因此,在業務層面上,這些直銷銀行實際上變了銀行理網點的延。雖然它們是線上業務,但實際上卻變了線下網點的導流工。在功能上,很多直銷銀行與自家的手機銀行功能重復。回過頭來看,如果銀行本在線上找不到合適的流量來源,互聯網業務的發展就無從談起。許多銀行在互聯網業務上投了很多,但大部分都沒有實際產出。在互聯網銀行達到巔峰時期,五大行中有兩家,份制銀行中有十家,城商行中有一半的銀行都設立了直銷銀行。然而,大量的直銷銀行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后,接下來迅速衰落。從2018年開始,很有人再提及直銷銀行這個詞。如果您在中國銀保監會的網站上搜索“直銷銀行”,不難發現相關資訊最早停留在2018年。一些份制銀行、城商行也紛紛將自己的直銷銀行合并到手機銀行中(如大銀行的銀行)。有些直銷銀行甚至名存實亡,自然消失。回想起三四年前,我參與了與民生直銷銀行的某項業務合作,當時對接了兩類電子賬戶。原計劃是基于“隨心存”存款產品和貨幣基金引流,但由于存款產品利率下降,最終未能繼續推進,未能取得實際業績。時至今日,仍然有些憾。但正是因為這個契機,后來我接了許多銀行和渠道,開始真正接互聯網存款。有時候,我們無法預測命運的變化。

除了銀行部的直銷銀行,真正得天獨厚的是獨立法人的直銷銀行。目前國批準并開業的獨立法人直銷銀行只有兩家。第一家是百信銀行,于2016年12月30日獲得批準,最后在2017年8月15日獲得開業批準。第二家是郵惠萬家銀行(全稱中郵郵惠萬家銀行有限責任公司,由郵儲銀行全資控),于2020年12月18日獲得批準,最后在2021年12月16日獲得開業批準。原本還有一家招商拓撲銀行(全稱招商拓撲銀行份有限公司,由招商銀行持70%和京東數科旗下網銀在線持30%),但在前段時間中止了籌建。那麼什麼是獨立法人的直銷銀行呢?我摘錄一下監管部門對百信銀行的表述,這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獨立法人的直銷銀行。百信銀行積極探索線上金融產品研發、分布式架構信息系統建設,促進優勢互補,實現渠道共贏(中國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黃洪在2020年金融街論壇上的發言)。盡管這與銀行部的直銷銀行類似,但這種銀行在本質上不同,它是一個完全獨立的銀行。至于郵惠萬家銀行,暫時沒有太多值得一提的。據大家的悉程度,我們可以將百信銀行與民營銀行進行比較,這應該是最直接的。在民營銀行中,百信銀行的注冊資本為56.34億元,排名第一。其資產規模接近790億元,排名第五。然而,從年報披的收和盈利水平來看,百信銀行似乎與其他民營銀行存在一些差距。優劣之間只有自己清楚。不過,從百信銀行和其他民營銀行來看,在停止線上的“高息攬儲”后,我們可以看到一些銀行在東層面有互聯網公司的參與,近年來這些銀行的資產仍然能夠保持一定的增長,并且關鍵的利差等數據也不錯。再看代銷部分,百信銀行的布局雖然較晚,但在眾多民營銀行中也于前列(新手活也不錯)。對于未來的直銷銀行,從職能的角度來看,更多的是依托于二類電子賬戶系,拓展無本行持卡用戶和業務。在理財和攬儲方面,自有平臺的況是有產品但銷量不佳。有自營存款產品、銀行自有理財產品、代銷銀行理財子理財產品、代銷外部基金、保險、代銷外部存款產品(曾經有)等。然而,大多數產品都沒有規劃和運營。獲客型產品和留存型產品是什麼?目前有很多銀行自有平臺,但我只在極個別的城商行的直銷銀行中看到了一些運營的跡象。益于網貸市場挖掘,線上貸款業務正在蓬發展。然而,線上貸款業務的未來仍然難以預測。一方面,業務開展到了許多限制;另一方面,由于續貸力,線上貸款業務可能既是利潤和規模的有力支持,也可能是拖垮銀行的罪魁禍首,這需要時間和形勢來驗證。總結一下,無論是攬儲、理財還是貸款方面,可能都有一些績,但需要深挖掘才能發現。許多用戶和銷量實際上都是依靠外部平臺或線下流量堆積起來的。真正的客戶數量和銀行的核心產品、服務之間的聯系仍然存在一些缺失。以民營銀行為例,只有極數銀行在運營系方面做得比較好(不說做得有多好)。這些銀行最初的用戶都來自第三方平臺和流量投放。在政策的迫使下,它們被迫進行運營。這也為直銷銀行樹立了一個榜樣。如果非要給直銷銀行找到一條出路,那就是腳踏實地。那麼這些銀行是否沒有什麼可做的了呢?實際上,換個角度看,也許就會明白。將資質和牌照視為件資源,銀行本就是備完整件基礎的,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一個擁有全金融牌照的實。我們前面討論的缺失都是件層面的缺失,這些是可以通過后天彌補的。但是牌照不是你想要就能得到的,它是其中一個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