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證券時報記者余世鵬的報道,自8月18日證監會發布一攬子政策措施以來,市場行逐漸回暖,主權益基金再次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許多主權益基金在這一反彈行中表現強勢,收益率最高超過20%。一些基金的漲幅甚至超過了近1年的漲幅,恢復了它們以往的高彈特征。目前已有超過100只基金的漲幅超過10%。

在這些功捕捉到反彈行的權益基金中,有兩個主要特征值得注意。首先,這些基金的頹勢已得到改善,恢復了以往的高彈特征。它們的階段漲幅不僅在全市場中排名靠前,而且大幅超過了被ETF基金。其次,這些基金的重倉主要集中在醫藥、新能源、半導等主流賽道。這些基金的投資策略主要集中在這些行業,例如嘉實互融選基金,其前十大持倉中約有80%的比例投資在醫藥標的上。

然而,盡管市場整上呈現積極回暖的趨勢,但并非所有權益基金都能獲得收益。一些曾經重倉人工智能的基金在上半年曾獲得超過50%的收益,但在8月18日以后卻下跌了近20%。下半年以來累計跌幅甚至超過了30%。

市場行回暖主要是到資本市場的政策支持。中歐基金表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召開,進一步彰顯穩經濟的態度與決心,市場緒也到明顯提振。在前期市場快速大幅調整從而緒釋放后,市場可能已經及中期底部區間。”從中國經濟基本面來看,經濟數據總向好回升,未來的持續穩健復蘇前景值得期待。

在大類資產配置方面,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春建議關注三類行業。首先是估值于歷史低位、對經濟復蘇高度敏備高現金價值的周期行業。其次是估值經過大幅調整后已備更高安全邊際的可選消費和醫藥行業。第三是表現出上行拐點的特征的周期行業,如半導和電子板塊等,以及科技板塊中已備估值價比的新能源等。

來說,雖然市場行回暖,但仍有幾家歡樂幾家愁。投資者應切關注行業的變化和基金的表現,以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