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國對中國的出口產品采取了一系列封鎖措施,從化工材料到半導科技,明顯旨在限制中國的崛起。然而,在貿易戰背景下,許多人對此不以為然,因為中兩國的經濟關系相當國似乎很難擺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然而,最近的況似乎出現了逆轉,國真的在考慮鉤。這是否意味著中之間的經濟紐帶正在削弱?

首先,國商務部的最新數據顯示,從2023年1月到2023年5月,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總額僅為1686億元,相較于去年,下降了整整24%。這意味著中國產品在國進口市場的占比僅占總額的13%。相比之下,國進口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占比分別為15%和20%。這表明中國已經在國的進口伙伴中排名第三,僅次于加拿大和墨西哥。此外,國的大型企業也紛紛減與中國的合作。以亞馬遜為例,2023年上半年,其從中國的進口量下降了33%,幾乎腰斬。而這一空缺顯然被東南亞國家填補了,越南和泰國接到了亞馬遜擴大訂單的好,而印度也大幅增加了向亞馬遜供貨的數量。這導致國企業與東南亞國家的聯系變得更加,這一趨勢將繼續下去。因此,國企業逐漸將中國市場視為不再必要。

其次,如果中經濟完全鉤,艙石作用可能會減弱,甚至可能導致沖突和戰爭的發。國不再依賴中國市場和產品供應,因此可能會通過挑起臺海和南海問題等手段來制造沖突,以遏制中國的崛起。尤其近年來,國似乎找到了一種遏制中國崛起的方法,即通過外匯手段來破壞中國的經濟。由于中國擁有大量外貿工廠和公司,每年創造的貿易順差高達8000億元。因此,如果國破壞了中國的外貿經濟,將給中國的整經濟帶來重大沖擊。國的做法是止中國出口的生活用品和工業品,轉而采購日本和韓國的產品,類似于之前的貿易戰。這將對中國的外貿工廠和公司造巨大打擊。

最后,國試圖采用與對付蘇聯時相似的策略來打擊中國。然而,中國與蘇聯在經濟結構上存在明顯差異。中國的外貿種類繁多,工業門類齊全,因此更抗打擊。此外,中國正在積極進行產業升級,向高端制造業轉型,以搶占國際高端產品市場。這將進一步富中國的產業布局。即使國采取多種手段,中國的經濟脈絡也將保持完整。此外,中國還有龐大的東盟市場,可以彌補失去國市場的損失。在這種況下,中經濟的艙石似乎不再那麼重要。

總結一下,國可能過于自信地認為中國無法離其經濟依賴。然而,實際況并非如此,中國有多條適應策略,而國的封鎖措施可能對中國的經濟產生一時影響,但不會扼殺其發展。因此,中經濟關系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中國正在逐漸調整其經濟結構,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以及向高端制造業轉型,以應對國的封鎖措施。這將有助于中國在經濟上的獨立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