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最大經濟之間的對抗不斷升級,正在侵蝕雙方的貿易紐帶。據華爾街日報分析,國對華進口的商品份額已經創下了20年來的最低值。國正將進口地轉向墨西哥、歐洲以及亞洲的其他國家,比如電腦芯片、智能手機和服等產品。

今年上半年,中國僅占國進口商品的13.3%,遠低于2017年的峰值21.6%。這個比重是中國加WTO兩年后的最低值,而2003年國對中國的進口份額是12.1%。這種轉變始于特朗普政府,2018年特朗普對一系列中國商品征收關稅。大流行期間,口罩和半導的短缺讓許多公司重新思考供應鏈問題。今年以來,中雙方在高端科技領域的競爭加劇,這讓一些公司減了對中國的依賴。

本周三,拜登政府發布了一項行政命令,國投資某些中國先進半導和量子計算,單方面升溫了局勢。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表示:“如今對公司而言非常清楚的是,中在貿易、科技和其他領域的沖突并不會憑空消失,他們已經嘗試找出降低風險的方法。”

中國在國進口中失去的份額,并不是由于某個產品或國家戲劇的進口變化引起的。相反,國在數十個行業和國家的供應鏈緩慢轉移,才導致了如今這種趨勢。其中一個因素是國將生產轉移到了其他亞洲國家,如東南亞和印度。從2019年開始,中國出口國的份額已經低于亞洲其他25個國家的總份額,包括印度、泰國和越南。據普查局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的過去一年,這些國家共占了國進口份額的24.6%,而中國僅占14.9%。與此同時,墨西哥出口國的份額也在今年6月與中國相當。相比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讓墨西哥為在國供應鏈上的強大競爭對手。而且在新冠疫后,短供應鏈的趨勢增加了墨西哥和加拿大在國貿易上的優勢。

設備和電子產品作為最大的貿易品類,在今年上半年的墨貿易中實現了份額增長。綜合進出口份額,墨西哥已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其次是加拿大,中國被到第三位。這種轉變不僅意味著國對華出口份額的下降,也意味著長期以來國對華進口份額的下降。今年上半年,中國僅占國全部貿易份額的10.9%。墨西哥以15.7%位列第一,隨其后的是加拿大的15.4%。這種趨勢下,國對華的貿易逆差有所收窄。截至今年6月的一年對華逆差為3130億元,僅略高于大流行時期的低點。

不管是按元計算還是按進口份額計算,最近國對華進口都在下降,并涉及各個產品品類。截至6月的一年里,對華進口的機設備品類同比下降了166億元,中國對出口同期從25.3%下降到21.1%。據普查局數據,截至6月的一年里,大多數來自中國的智能手機份額同比下降到了75.7%,相比過去的80%以上有所下降。部分原因是手機制造商將供應鏈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地方。例如,蘋果的供應商富士康計劃在印度增加手機產量。截至6月的一年里,印度對國的智能手機出口份額達到了5.3%,預計到2022年底將達到1.8%。越南和泰國是國逐漸長起來的芯片進口地。不久的將來,它們將為各個芯片制造環節的中心,從原始的硅片測試和封裝片。此外,中國也在該領域有所涉足。一家專門從事芯片封裝的國公司正在越南建廠,并有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投生產。英特爾在以列設有一些工廠,擁有最尖端的芯片制造技,這也使得以為不斷增長的芯片進口地。

國及其盟友不斷出臺限制中國銷售和生產高端芯片的政策時,各個公司正在國本土、歐洲和其他亞洲國家建立生產基地。2019年,在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下,國對華服裝進口份額迅速下降。這些年來,國對服裝的采購來源不斷轉向越南、孟加拉和印度尼西亞等其他亞洲國家。此外,國加大對中國勞工待遇的審查,進一步加速了雙方在服裝貿易上的分離。上世紀90年代,國對華家進口激增,導致當時國大量工廠倒閉。然而,在關稅的影響下,中國對出口份額也在下降,并在去年繼續下。截至今年6月的一年國對華家進口份額為25.7%。與此同時,國對越南、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家進口份額從2020年的41.8%上升到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