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鞍山鋼鐵企業正在加快其在鋼鐵行業的合并步伐。自與本溪鋼鐵完重組后,鞍鋼又讓了凌源鋼鐵集團49%的權。這一合并將使鞍鋼的產能達到6000萬噸,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國鋼鐵行業的地位,位列寶武鋼鐵之后,為我國第二大鋼企。值得注意的是,不僅遼寧省,河南、河北等多個省份也在積極推進本省的鋼鐵企業的兼并重組。

觀察合并背后的目的,我們期它能夠實現1+1>2的效果,但更加關注的是在合并之后是否真正實現了整合資源,提質增效。我們不希看到,在所謂的數字提升背后,是工人下崗或被裁減的現象。這是我們不應該接的。但值得高興的是,一些“骨頭鋼企”已經開始找尋并出改革、并購的步伐,通過與實力更強的企業合作,創造出足夠的規模來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整合后,企業可以通過資源協調、集中生產,以規模效應來減單位本。這樣的本降低可以提高競爭力,也是實現生產與供應鏈方面優化的必要手段。正當我們為國鋼鐵行業的兼并重組憧憬高度集中的規模效應時,也不能忽視合并后出現的問題。如果企業只是裁撤崗位、重組產能,就不能創造出實際的價值。而優化生產力、加強市場資源整合、大力推進品質提升則是合并的真正意義,讓行業更活力和競爭力。

我們相信,靠著規模效應,中國鋼鐵企業能夠被帶到更高一層。在數量和質量上同時得到提升的況下,由鋼鐵企業推的全產業鏈進一步穩固,可以從上游到下游形重要的產業鏈接。這將是國鋼鐵行業真正意義上的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