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也是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金融要為實經濟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要。”金融業與經濟是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的關系。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金融改革發展取得了新的重大就,金融供給側結構改革不斷深化,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在這一過程中,我國金融業自也取得了長足進步,金融產品日益富,金融服務普惠增強,金融改革有序推進,金融系不斷完善。截至今年6月末,我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達449.21萬億元。中國的銀行業資產規模位居全球第一,票、債券、保險規模位居全球第二,外匯儲備規模穩居世界第一。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金融業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助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既實現了自越式發展,也為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金融機構通過推科技創新,使得經濟發展的“第一力”更加澎湃。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力。近年來,金融機構以服務實經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力度、廣度、度不斷提升。截至今年6月末,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達到2.36萬億元,同比增長25.1%,連續3年保持25%以上的較高增速。與此同時,通過注冊制改革,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科創板、創業板、北所對科技型企業評價系不斷優化,更加準地提升了科技型企業直接融資可得。金融業也積極支持鄉村振興,為協調發展提供力。近年來,金融部門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領域的金融支持。截至今年8月末,全國涉農貸款余額達到54.98萬億元,同比增長15.4%;1至9月,債券市場支持銀行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券467億元。金融機構的支持為鄉村發展注了更多力與活力,也為金融機構拓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同時,我國金融機構積極發展綠金融,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多種形式的金融服務。目前,我國已經形了以綠貸款和綠債券為主、多種綠金融工發展的多層次綠金融市場系。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國本外幣綠貸款余額超過25萬億元,綠債券余額超過1.5萬億元,均居全球前列。綠金融為我國參與全球經濟金融治理的重要領域和亮點之一。金融業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助力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近年來,我國持續擴大金融業對對外開放,雙向開放的金融系加速形。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今年1至9月,人民幣境收付規模達到39萬億元,同比上升23%,人民幣為我國最大的境收付幣種。金融對外開放的有序擴大,有助于我國更好地利用全球資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金融業加速構建高水平普惠金融系,推實現共同富裕。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也是全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近年來,我國金融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金融服務的覆蓋面、便利、可得不斷提升。目前,全國銀行機構網點覆蓋97.9%的鄉鎮,基本實現鄉鄉有機構、村村有服務、家家有賬戶,全國鄉鎮基本實現保險服務全覆蓋。世界銀行數據顯示,中國的賬戶擁有率、數字支付使用率、儲蓄參與率、借貸參與率等多項普惠金融指標位居前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金融系統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服務實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健全有高度適應、競爭力、普惠型的現代金融系,讓高質量發展更加“脈暢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