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舶工業在今年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三大指標實現全面增長,國際市場份額保持全球領先,轉型升級效顯著,行業收利潤持續回升。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郭大在最近舉行的2023高技船舶和海工裝備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南通)發展大會暨船舶海工產業展上表示:“當前,船舶工業發展正于歷史最好時期,我國已經有世界影響力的造船大國。”今年1月至10月,中國船舶工業的三大指標——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并且繼續保持增長勢頭。郭大表示,這三大指標反映了中國船企的造船能力、生產的安全邊界和拓展市場的能力。來看,今年1月至10月,中國船舶工業新承接船舶訂單量為610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3.3%,占全球新船市場份額的67%;完工付量為345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2%,占全球市場份額的49.7%;手持訂單量為1338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8.1%,占全球市場份額的54.4%。此外,今年1月至10月,中國船舶出口金額為211.4億元,同比增長21%。在效益方面,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在1月至9月實現了主營業務收4329.5億元,同比增長22.7%;利潤總額為166.1億元,同比增長120.3%。中國船舶工業的高歌猛進在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的順利付為新加坡船東EPS公司建造的7000TEU集裝箱船上得到了現。截至目前,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年度新接訂單39艘,在手訂單97艘,其中雙燃料力船舶49艘,生產任務排到2027年,滿足了三年滾計劃的需求。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韓鋼表示,經過技攻關,該公司形了持續、穩定建造清潔燃料綠節能船舶的能力,打開了市場新空間。中國船舶工業的高端化發展也取得了突破,今年1月至10月,中國建造付的高技、高附加值船舶數量顯著增加,包括國產首艘大型郵達·魔都號”以及全球最大24000TEU集裝箱船等。在南通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展示的海上“帶貨王”上,多項指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展示了中國船舶工業的高端制造能力。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新造船市場需求旺盛,新船價格綜合指數連續9個月上漲。然而,中國船舶工業發展仍然面臨一些挑戰,如企業效率效益有待改善、核心關鍵配套設備自主化率不高、全球服務系不夠完善等。郭大提出了三方面的舉措,包括瞄準綠、智能船海裝備等高端產品市場,走科技創新引領發展之路;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突破核心關鍵配套設備,推船舶工業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加快推智能制造、綠制造、益制造、服務型制造在產業鏈各環節深度融合,實現企業效益效率的穩步提升。為了加速產業升級,南通市、泰州市和揚州市在海工船舶產業方面展示了強大的協同發展能力,并制定了三年行方案,力爭到2025年形世界級船舶海工產業集群格局。中國船舶工業正在歷史變革的關鍵時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和挑戰,只有堅持高質量發展,跟時代步伐,才能加快推中國從世界造船大國向世界造船強國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