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末的時間里,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了大量的資料,著重看了2008年和2015年兩次災之后的況。令我驚訝的是,那時候的況遠沒有現在這麼嚴重。我發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特殊的變量:第一是外部環境。在前兩次災時,中歐關系還月期,并沒有什麼外部干擾。而現在,中已經決裂,國鐵了心要鉤。從2021年開始,國開始打中概,這兩年果鏈也在不斷向印度轉移。資金從之前的凈流了流出,一進一出之間的差距接近了兩倍。第二是部環境也發生了變化。在以前的災時期,樓市并沒有到太大的影響,因為中國90%的投資基本上都集中在了樓市里。而且當時中國正于上升周期,GDP年增長率一直保持在8%左右,外貿高速增長,互聯網蓬發展,電商平臺提升了消費效率。在這種巨大的增量下,即使市出現問題,整來看也只是小問題。然而現在況有所不同。自從2018年確定“房住不炒”政策之后,樓市開始呈現橫盤下行的趨勢,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從2019年開始市開啟了小牛市,連續兩年上漲。這個時候開始有大量資金(大部分是從樓市流出或者是從銀行存款中取出的)涌市,市規模持續擴大。到了2020年底和2021年初,新發基金大發,公募基金新募集了2萬億資金(其中2021年1月份新發基金規模超過4900億元)。我很幸運地在這波新發基金首募時場,買了大約十只基金。然而,前些天我突然想去看看這些基金的表現,結果發現每一只基金基本上都平均虧損了40%,其中最多的虧損達到了56%。這樣持續三年下來,市的新韭菜們真的被徹底套牢了。現在樓市疲,再加上經濟下行周期,大公司紛紛裁員,新增的大學生就業群同比環比增加,市連續三年熊市,民的民憤已經達到了歷史高位。我認為拯救市其實很簡單,或者說相比起拯救樓市來說要容易得多。只是我們之前推出市本來就是為了給實融資(金融服務實經濟),是為了從中獲利(這在過去三十年一直如此)。現在卻變了需要往市中投資金,顯然是違背了初衷,估計上層還沒有考慮好。只有當他們像2015年一樣下定決心,連續往市中注1.5萬億資金,才有取得一些進展。中國的上市公司也是如此,高位回購幾乎沒有,更多的是分紅。很多公司賬面上持有數百億甚至上千億的現金流,但它們寧愿買銀行理財,也不愿回購自家低位的票。說到底,他們還是覺得這些現金是自己在資本市場上本事賺來的,死也不愿意還回去。每年年底我們開會決定接下來一年的財政預算和資金流向,而本次會議并沒有放水的預期,市場認為是利空。有些人是不想再堅持了,現在一天比一天量,那些流出的資金短時間都不會再回來了。然而,希往往在最絕的時刻誕生。我認為一個的投資市場,不應該時時以割韭菜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