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觀點認為,50%的儲蓄率與大多數人無關,甚至說70%的人本難以存下錢。這引出了一個問題:儲蓄率是否真的集中在數人手中?這就像人均收一樣,例如,我和鐘睒睒的錢加起來可能達到中國首富的水準,但這顯然不能代表普通百姓的實際收況。

近年來,經濟不景氣、價上漲都是人們存錢難的原因。但更為關鍵的是失業問題。特別是對于那些35歲以后失業的人,他們背負著家庭的責任,上有老下有小,失業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因此,盡管有數據顯示中國的儲蓄率達到了第一,但我們必須明確這并不代表大部分老百姓的儲蓄率也是第一。

另一個令人困的現象是,盡管中國人的儲蓄率高達近50%,但他們似乎并不愿意消費。這背后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一點是老百姓的保障系仍然不足。醫療、教育、養老等開銷都讓他們覺得存錢更為保險。對于普通人來說,他們的存款就像一個小水塘,當生活中的“火”燃起時,這些存款可以為他們解燃眉之急。但這也導致了一個問題:這些存款并沒有真正投到可以產生更大效益的地方。

老百姓的消費意愿不強,這也意味著他們對經濟的“獲得”不夠強烈。因此,雖然表面上看中國的儲蓄率很高,但背后的原因和結構卻遠比數字復雜得多。經濟不景氣和失業問題使得大部分人難以存錢,而缺乏保障系和低消費意愿導致存款無法投到經濟發展中。因此,雖然儲蓄率高,但普通老百姓仍存錢困難,消費意愿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