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一直是百姓最關注的經濟話題之一。然而,今年中國的價走勢令人欣,給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以北京新發地市場為例,大白菜的平均批發價僅為每公斤0.55元,被稱為“白菜價”。五花的價格也降至10元多一斤,而且在國慶節后還有所下降。此外,多個車企在十月份降價促銷,多款熱銷車型的優惠幅度甚至達到5.1萬元。這些商品價格的下降,現在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僅上漲0.4%。其中,豬價格平均下降了6.8%,淡水魚、鮮菜、羊和牛的價格降幅在2.4%至4.5%之間。而在十月份,CPI更是同比下降了0.2%。相比之下,一些國家經歷了四十年來未見的高通脹,對居民生活影響非常明顯。過去十年,中國的價運行穩定,CPI年均漲幅約為2%,既穩定了經濟秩序,又有利于民生。

價的穩定是供需平衡的結果,而我們能夠生活在一個價相對穩定的社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國家對價問題的高度重視。糧價是價的基礎,中國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糧食生產連年收,價穩定的基礎。例如,2022年中國CPI同比上漲2%,離不開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的支撐。在過去的三年多里,中國采取了有效措施減對經濟的沖擊,繼續保持著全球領先的制造業優勢,從供給方面平抑了價過度上漲。在此基礎上,中國還采取了多種措施保障農產品的產量和供應,維護了價的總穩定。

價漲不漲,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老百姓的錢袋子。近年來,中國始終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尤其是利率政策區間,不搞“大水漫灌”,這與西方國家大搞無節制量化寬松政策和持續瘋狂加息截然相反。中國展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讓人民幣為日益堅的貨幣,有力地保障了居民的錢袋子穩定。當然,價持續低位運行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擔憂,擔心會演變通貨。然而,將價走低簡單等同于通貨是不科學的。經濟學界通常認為,通貨的典型特征是總價水平在一段時間持續下降,并且伴隨著貨幣供應量的持續下降和經濟衰退。以這樣的標準來看,雖然今年中國的價運行在低位,但貨幣信貸總量仍保持較快增長,10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速仍在10%以上。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5.2%,在國際主要經濟中名列前茅,其中三季度環比增速比二季度加快了0.8個百分點。再看與價直接相關的消費指標,今年以來,中國消費保持了持續回穩向好的態勢。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增長了8.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了6.8%,服務零售額增長了18.9%,展現出強韌的消費活力。因此,綜合考慮價水平、需求恢復、經濟增長、貨幣供應量等因素,可以判斷中國經濟不存在通,后期也不會出現通。展全年,隨著中國市場需求的穩步擴大,供求關系有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