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在黃河“幾字彎”、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展開了攻堅戰。令人欣喜的是,各地將治沙和致富兩個難題結合起來解決,為綜合防治荒漠化帶來了新的希。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國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就。重點治理區已經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轉變,生態保護和改善民生步循環,這表明向沙漠經濟進軍的時機已經

首先,我們需要理好生態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系。以蒙古自治區為例,該區離北京最近的沙漠距離僅70多公里,因此在維護首都生態安全方面有著重大責任和艱巨任務。作為中國治理荒漠化的主戰場和防沙塵暴的主要防線,蒙古必須牢記自己是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在進行生態建設的同時,我們需要提高辯證思維和系統思維的能力,對生態建設和經濟建設進行前瞻思考和全局謀劃。過去,蒙古個別沙區種植沙柳,很快就使黃沙變綠。然而,沙柳需要定期修剪,否則會過長而無法生存超過7年。當農牧民不再為燒柴而煩惱時,修剪就不再重要,導致大片沙柳枯死。隨著沙產業的興起,企業利用沙柳制作復合板材、造紙和進行生質發電,并高價收購沙柳。這種“反彈琵琶”的做法促使大規模種植沙柳、定期修剪和管護,推企業效益增加、牧民收增加,同時也使沙漠變得更加綠,實現了生產、生態和生活的高水平有機統一。

其次,我們需要科學認識沙漠,既要與沙漠斗爭,又要利用沙漠資源。我們應該意識到,防沙治沙需要有步驟地進行,并據不同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對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相協調的地區來說,可以對小片沙地進行殲滅;對于重要的生態地區,需要進行區域系統治理;對于降雨條件差、沙漠集中連片的地區,則需要進行阻擊戰,確保沙源不會擴散。此外,我們還應該認識到,沙漠既有破壞,也有獨特。目前,許多地方在所謂的“沙戈荒”地區發展伏和風電等新能源,充分利用了沙漠資源。最后,我們需要據當地的實際況選擇適合的產業。對于適宜培育沙生植的地方,可以按照“多用用水、新技、高效益”的原則發展新型農業。而對于不適宜培育沙生植的地方,則可以發展伏發電、風力發電等新能源產業。對于沙漠風景獨特的地方,還可以發展沙漠旅游、沙漠越野等第三產業。例如,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據當地況向沙漠經濟進軍,在過去的20年里,通過實施國家林草生態建設工程和社會自發投資金290億元,完了0.9萬平方公里的重點生態工程建設,使庫布其為世界上唯一得到整治理的沙漠。在此基礎上,引清澈的凌水,將黃河流凌從水害變為水利,使沙漠地區為魚米之鄉。同時,在沙漠地區種植甘草,發展醫藥產業,并開展伏治沙和旅游會展。土地沙化是一個歷史過程,防沙治沙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業。為了向沙漠經濟進軍,我們需要拓寬思路,持續努力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