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真格”了?刺激買房無效后,智囊團又提出1個新方案

據中指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已有百余城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超過300次。然而,截至上個月底,這些措施的效果依然不太理想。9月份樓市量整同環比均下降,一線城市面積環比小幅上漲4.17%,北京本月漲幅最大為26.9%,而深圳跌幅最大為18.1%。二線城市整環比下降了5.20%,其中蘇州跌幅顯著,為26.56%。盡管各種重磅利好措施紛紛出臺,但大部分地區的樓市仍然保持下行趨勢。

在這種況下,智囊團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案,立刻引發了廣泛的輿論討論。這個方案被稱為中國版的國民收倍增計劃。這個計劃的目的是將過剩的投資、低效的投資轉化為居民可支配收。那麼,這個計劃能否實現居民收的增長呢?可以參考日本曾經提出的十年發展計劃。在運行了十年之后,日本的人均國民收達到了1960年的兩倍水平,這表明日本的十年計劃確實提高了國民收。因此,如果國家采取類似的計劃并認真實施,增加居民收的可能也是很大的。

然而,要提高收,是否有必要降低房價呢?實際上,公布的人均收并不低,多年來我國的人均收也實現了很大的增長。但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實際到手的收更應該是除去房貸和車貸之后的錢。有人認為降低房價可以提高收,因為降低房價可以減房貸支出,從而增加剩余可支配收。然而,一旦房價暴跌,可能會引發金融問題,因為房地產與其他行業的關聯非常強。銀行可能面臨不良貸款的風險,很多儲戶的錢也可能損失殆盡。這種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旦出現,失業率將難以想象。因此,更理想的方式是穩中有降。央方部門的表態都出穩定是我國房地產發展的主基調。

總之,經濟發展與消費切相關,要提振消費,必須提高居民收。智囊團提出的新方案可能帶來更理想的收獲,但在實施過程中需要穩定房地產市場并不斷增加收。房價穩中有降的趨勢將持續,但隨著國家各項利好措施的出臺,居民收也將穩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