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于2013年正式提出發展普惠金融以來,我國普惠金融之路已走過十載。在2023年金融街論壇年會中國銀行業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與會嘉賓對普惠金融十年來的發展進行了回顧與展。經過十年的發展,總而言,“中國銀行業已初步建立起多層次、廣覆蓋、有競爭力的普惠金融服務系”,但在邁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普惠金融工作需要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大范圍上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過去的十年中,普惠金融服務領域從基礎金融服務如存款、貸款等拓展到更全面的融資、理財和保險等金融服務,提供服務的主也更加多元化。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在普惠金融方面持續深耕,普惠信貸余額增長迅速、獲取本明顯減輕。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到28.74萬億元,年均增速約為25%,較2018年末增長超過2倍。普惠小微授信戶數超過6000萬戶,占全部金融主的三分之一,占活躍金融主的二分之一。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較2018年末累計降幅超過30%,市場融資主本顯著降低。

普惠金融發展的這十年,大型商業銀行通過數字技賦能進行服務下沉,提升普惠重點群金融服務覆蓋面。中小銀行則深耕本地,廣泛延金融服務網絡。然而,在未來的發展中,普惠金融需要更廣泛地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做好普惠金融,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仍需“著眼于構建商業可持續、本可負擔、風險可管控的普惠金融發展模式”,推普惠金融與科技金融、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融合發展。

未來,普惠金融的發展方向將是構建融合發展的新生態。商業銀行將繼續加大科技應用,富數字普惠產品系,推普惠金融與科技金融、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等領域相互滲、彼此影響。金融機構應深度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科技手段,提升首貸、信用貸款比例,并進一步將普惠金融服務標準化、批量化,降低運營本,提升用戶驗。同時,借助小微擔保系建設和農村征信系建立,探索適合小微和“三農”業務的數字化風險管理系。

普惠金融的發展關鍵是能夠看見價值并解決痛點,實現商業可持續的發展。普惠金融服務需要跳出傳統的銀行信用模式,更加關注易過程的商業信用,重視后端態自融資模式,以企業間真實易背景下的信用關系為基礎,引現代金融系為其服務。隨著數字技的發展,銀行將基于客戶生產、生活場景替代的數據作為信用要素,重構信貸流程,打造融合發展的新生態。

總之,普惠金融在過去十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在未來的發展中仍需面臨更大的挑戰和機遇。只有通過融合發展、科技創新和改革措施,才能實現普惠金融的高質量發展,更好地為社會民生和經濟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