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宜德宣布從2023年12月22日起暫停營業,一夜之間關閉了中國區所有門店。這一消息引發了廣泛的猜測和討論,究竟是倒閉還是撤出中國市場呢?對于這一突發事件,和業分析人士紛紛發表評論,認為這也許是中國商超企業開始折扣化以來倒下的第一家外資零售商。

比宜德是由德國人Philipp Spangenberg在中國創辦的折扣店品牌,運營多年,在中國曾有超過200家門店。到一夜關門的影響,如今多家比宜德超市要不大門鎖,要不門上張的有關停的告示。這給許多消費者帶來了不小的困擾。

對于比宜德關門的原因,雖然方未公開,但從多方渠道獲悉,這次關停的核心原因在于現金流出現斷裂。有網友留言表示,“比宜德絕對良心超市,東西品種但是價格實惠,開在居民區又方便,就這麼關門太可惜了。”

比宜德在中國的發展曾備矚目。2016年,比宜德上海首店開業,到2019年門店數量超過百家,高速發展期曾有超過200家門店,主要集中在上海及其周邊城市。其門店大約200—300平方米,經營品類數為600個。據比宜德方提供的數據,比宜德2017年—2021年銷售年復合增長率為120%,自有品牌占銷售總額約40%。然而,盡管比宜德曾獲得數億元長期融資以支撐線下門店擴張,但最終還是難以為繼。

值得注意的是,比宜德的關店也反映了中國折扣零售市場的變化。隨著與比宜德同出德國的ALDI奧樂齊、盒馬等折扣超市的崛起,以及越來越多的新進者進市場,折扣零售模式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也引發了人們對中國的折扣模式是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的質疑。

總的來說,比宜德的倒閉是中國折扣超市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影。在價格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折扣零售商如果無法有效解決現金流問題,將很難在市場上立足。這也提醒了其他折扣店,如果不能持續創新和提高效率,隨時都有可能為下一個倒下的對象。因此,中國的折扣模式或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