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經濟泡沫已經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我曾寫過幾篇文章批評這種發展模式,并建議不再繼續下去。及時止損雖然痛苦,但只是一時的“陣痛”。如果聽從一些所謂“磚家”的說法,指通過“救市”來拯救中國房地產經濟,無異于飲鴆止

近日,我看到了南方科技大學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澳大利亞技科學與工程院外籍院士劉科接的一次訪談,他對中國房地產的分析非常準確,與我的觀點相似。首先,我們建造了大量的房屋,但卻沒有足夠的人居住。晚上一片漆黑,沒有燈,這是極大的浪費。我曾在北京的琉璃河住過,那里的住率非常低,晚上幾乎沒有燈,非常恐怖;后來我搬到懷住率同樣很低,晚上非常安靜。這還只是一線城市的況,二三四五線城市可能更加嚴重。并不是所有的房子一建就都會賣出去,也不是賣出去就都能有人居住。有些房子賣不出去,自然就沒有人住;有些房子賣出去了,卻依然沒有人居住。比如一些人擁有一百套甚至一千套房子的“房哥”、“房叔”、“房姐”,他們買的房子并不一定能夠出租,閑置下來自然晚上就會黑著燈。這樣的房子只是制造了“無用GDP”。

還有一種更糟糕的況是“爛尾樓”,開發商的資金鏈斷裂,導致房子只建了一半就停工了。這樣既坑了銀行,又坑了了預付款買房的業主,還坑了開發商和國家,沒有任何贏家。如果開發商跑路了,那麼開發商就是唯一的“贏家”。但是,善惡終有報,他們跑到哪里去?跑多久?最終還是會被繩之以法。這樣的“爛尾樓”更是“無用GDP”,最終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來拆除,損失慘重。

更重要的是,一百年后,這些高樓大廈到了預期壽命,我們該如何理?這些鋼筋水泥是無法降解的建筑垃圾,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大問題。中國被稱為“基建狂魔”,建造了大量的高樓大廈,以為這樣就現代化了,但這只是一種短視的觀點。發達國家,如國、日本、歐洲諸國,他們也會建造高樓大廈,這并不是什麼難以實現的技。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發達國家,包括實力最強的國,他們的城市建筑非常古老,有幾十年甚至一百多年的樓房。許多發達國家的樓房壽命超過70年,英國的建筑質量非常好,有些樓房甚至可以使用132年。他們并不是不能建造高樓大廈,而是選擇不去建造。他們認為將資金投其他產業更有價值。

所以,我們不應該因為建造了許多樓房而自滿。這并沒有什麼值得夸耀的。這只是表面的繁榮。我們國家的房產產權只有70年,但實際使用壽命很能達到70年,甚至50年都算不錯,就會為危樓。看看上世紀70年代蓋的那些樓房,還有多能夠居住?大部分都需要拆除重建。一百年后,我們引以為傲的高樓大廈將為我們后代沉重的負擔。到都是無法降解的建筑垃圾,如何理將為專家們頭痛的問題。而我們的后代除了解決這個難題外,還需要花錢購買新的房子。想一想,為了住上一套房子,已經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為了幾十年的“房奴”。但當我們剛還完房貸時,發現孫子輩又需要購買新的房子,輩輩為“房奴”,這樣的生活怎麼過?哪里有幸福?一輩子為了房子而斗,這樣的人生又有何意義?

房地產經濟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本就是一個陷阱。沒有哪個發達國家是靠房地產經濟來支撐國家的發展。劉科院士提出了一個建議,即趕支持其他產業的發展,減房地產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讓中國的國民經濟逐漸納循環,避免在房地產經濟泡沫崩盤后陷共同的悲哀。當大家都沒有錢了,再刺激也買不起房子,何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我們只需要有足夠的住房,不要蓋太多沒有人住的房子,不要再建造爛尾樓。將財力投資到其他更能振興中華的領域,不要再聽從一些所謂“磚家”的話,不要靠蓋房子來拉經濟,追求所謂的“立竿見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