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并不僅僅指制造業,它還包括工業在國民生產總值比重以及就業人數比重上升的過程。那麼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如何呢?以目前的況來看,我們可以說基本完了工業化。要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簡單了解一下中國的工業革命歷程。

工業化運始于英國,并在整個歐洲迅速傳播,人類從農業文明進工業文明。工業化帶來了生產力的提高、自然征服和運輸力量的增強等等。歐國家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里創造出了比以往任何時代更大的生產力。憑借這生產力革命的力量,歐國家完了工業化進程,為世界列強。

然而,在歐國家如火如荼地進行工業革命的同時,中國作為有著五千年歷史的國家,卻還停留在封建王朝時期。固步自封的中國最終在19世紀50年代被英國的炮彈和片打開了國門。這一外來因素打斷了中國的發展進程。直到新中國立后,中國才結束了長達一百多年的列強侵和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面。這為中國工業化創造了條件,因為這時我們擁有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國發展環境,盡管相對于國外環境仍然惡劣。

在這個環境下,我們努力恢復一切可以恢復的,并功將工業水平提升到歷史最高點。然而,實際況依然嚴峻,中國的工業化起點非常低。整個工業增加值僅占生產總值的17%,遠遠不及其他列強。按照當時的說法,我們只能生產桌子、椅子和一些糧食,而不能生產坦克、飛機或汽車。真正讓中國步工業化的時間應該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開始,即1953年。到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時,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例已經上升到了44.1%,尤其是重工業的發展非常顯著。

世界進第三次工業革命,恰好也是中國進改革開放時期。在這段時間里,低端制造業被歐轉移,中國接收了這些制造業并進行了優化和升級。我們抓住了這個難得的機遇。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歐之所以將這些制造業轉移,完全是因為他們不再看好這些產業,但對于我們來說,這正好彌補了我們的不足。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現在擁有了全世界最為完整的現代工業系。因此,中國從一個農業大國功轉型為工業大國。這一點可以從以下數據看出:新中國立初期,農業和簡陋的手工業在國民收中占比高達90%,工業產品產量甚至不及印度的一半。而現在,非農業增加值已經超過了90%,中國生產的工業品種類超過500種,其中220多種產量居全球第一。因此,在這個階段,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中國是一個工業大國。

然而,工業大國并不等同于工業強國。因為新一的工業革命已經開始,這一次的工業革命是在科技引領下進行的,涉及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等。只有抓住了這些,才能確保工業革命的全面完。通過回顧過去的歷程,我們可以看出,要為一個強國,必須不斷提高工業化的完度。中東地區的一些國家雖然富裕,但并不屬于強國。這是因為他們的工業化本沒有完或者說沒有開始。要完工業化,不僅僅是口頭上的承諾或者埋頭苦干就能實現的,還需要有啟工業化進程所需的能源。以印度和越南為例,他們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電力。以中國為例,在2002年,全國供電系統用戶平均供電可靠率達到了99.896%,全國城市電力網用戶平均供電率為99.97%,農村電力網平均供電可靠率為99.883%。這些數據顯示,在整年的時間里,停電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越南則面臨供電不足的問題。在2023年的夏季,中北部地區出現了高溫天氣,導致用戶對空調和電風扇的用電需求增加,電網需求增加了20%。這導致一些工業園區出現了斷電現象,甚至要求工廠將生產任務延遲到晚上十點以后開始。印度作為一個大國,盡管擁有大量的發電量,但電網覆蓋仍然不全面。在2021年,印度發生了大規模停電事故,波及半個國家,引發了抗議活。相比之下,中國的發電量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不斷增長,為全球最大的發電國之一。面對巨大的能源需求,中國與全球二十多個國家合作,實現了多線購買。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過于依賴單一的采購渠道,從而避免被一些不友好的國家所控制。因此,石油是不可忽視的工業化門檻。

綜上所述,中國的工業化歷程是一個從低起點逐步提升的過程。我們抓住了機遇,從一個農業大國功轉型為工業大國。然而,我們仍然需要不斷提高工業化的完度。隨著新一的工業革命來臨,我們必須抓住科技的發展機遇,才能實現工業化的全面功。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解決能源供應和其他挑戰,以確保工業化的持續發展。中國的工業化就令人矚目,但我們還有更長的路要走,才能為真正的工業強國。對比中東地區的國家,我們可以看到,只有完工業化并持續提升,才能實現真正的強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