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最近發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強調了對存量貸款的重視,旨在盤活被低效利用的金融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報告指出,盤活存量貸款、提升存量貸款使用效率、優化新增貸款投向對支持經濟增長同等重要。這一觀點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市場人士分析認為,未來央行將繼續優化增量貸款的投向,提升金融服務實經濟的質效。同時,考慮到增量貸款每年僅約為存量貸款的十分之一,存量貸款和增量貸款在支持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本質上相同。因此,將更加推盤活存量貸款,減對新增債務的依賴。在盤活存量貸款的背景下,評估增量和存量貸款對支持經濟增長的整效能變得更加重要,而不僅僅簡單地關注信貸總量的增長。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我國貨幣信貸存量已經很大,存量資金循環對經濟增長也有作用。只要使閑置、低效運用的存量資金發揮作用,即使新增貸款、貨幣增速慢一些,也能夠有力地支持實經濟。因此,通過有效地將增量信貸和存量信貸分配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用途上,盤活存量貸款、提升存量貸款使用效率、優化新增貸款投向這三個方面對支撐經濟增長同等重要。

專家表示,短期一味追求“同比多增”并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反而可能造“虛增”、“空轉”甚至支中長期可持續增長的潛能。他們建議,應更多關注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發展、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的合理融資需求是否得到充分滿足,同時也要更多關注涵蓋更全面的社會融資規模,或者拉長時間觀察累計增量、余額增速等指標。信貸穩定增長和均衡投放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過去幾年,雖然每年貸款都同比增長,但貸款規模的波也更為突出,存在“大月過大、小月過小”的況。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貸結構調整中,“增”的一面和“減”的一面在時間上可能不同步。為了提升經濟恢復發展的穩定,近期召開的金融機構座談會提出要“著力加強信貸均衡投放,統籌考慮今年后兩個月和明年開年的信貸投放”。這意味著明年1月“開門紅”時點或明年3月、6月等貸款高峰時期不應過于激烈,而是要適度平貸款的分配,通過增強信貸增長的穩定,提升經濟恢復發展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