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在香港金融管理局主辦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上,中國央行副行長張青松介紹了全球投資者關注的中國經濟復蘇速度、房地產和地方債等問題。他表示,中國經濟的評價應該放在長期框架中進行,短期指標并沒有大幅偏離長期趨勢,央行更愿意發揮市場力量的作用,并在必要時進行政策調整。

在中國宏觀經濟走勢方面,張青松表示,從長期視角看,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擁有近9億勞年齡人口,平均教育年限達到10.93年。目前中國高等教育的接者已達到2.4億,工程師數量超過1700萬。中國的研發經費投增長迅速,到2022年已超過3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大研發投國,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礎。

此外,中國定期制定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規劃,包括土地利用、資本形、勞生產率、國際貿易技進步和綠轉型等,這些規劃為各級政府、企業和個人經濟決策的重要指引。張青松說,回顧中國40多年來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國已實現了設定的所有重要目標。盡管在復雜的外部環境下,中國憑借勞本低和自然資源富等比較優勢,在城市化和工業化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然而,傳統的驅因素正在失去力,依賴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業的發展模式已難以持續,因此必須轉變發展方式,推創新、協調、綠、開放和共發展。

張青松表示,發展方式的轉變必然面臨困難,但總來說,中國經濟有彈和活力。從今年前三季度的況看,積極因素不斷積累,經濟回升勢頭更趨明顯,生增長力進一步增強。今年前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5.2%,人均可支配收同比增長5.9%,居民收水平不斷提升,購買力也在提升。中國的出口規模保持在歷史峰值附近,出口結構明顯改善。新能源產品出口增長61.6%,預計中國將為最大汽車出口國。此外,宏觀經濟政策長短兼顧。貨幣政策方面,中國降低了企業和個人貸款利率,優化了房貸政策,出臺了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的措施。財政政策方面,通過增加赤字率、發行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等,助力經濟恢復。

張青松強調,中國政府整債務水平在中等偏下水平,債務負擔較輕。地方債務問題主要是結構問題,中國已出臺了應對短期問題的方案,并構建了長效制度,地方債務風險將逐步收斂。關于房地產市場,張青松表示,過去20年來,中國房地產業持續增長。但隨著行業增長達到一定階段,房地產的供求關系會發生變化,市場將出現優勝劣汰、自然出清的過程。然而,也要防止過快過急,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央行今年制定了多項政策來穩定房地產市場。長期來看,中國的城鎮化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住房需求仍然存在,未來改善需求潛力也很大。未來,要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推進城中村改造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保障住房建設,這些措施將促進房地產市場更加健康。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未來,我們仍然持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