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財政部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報告(TIC),中國在2023年3月增持了205億元的國國債,持有總額達8690億元。這標志著中國結束了連續七個月減持債的態勢,并穩居國債主排行榜的第二位,僅次于日本持有的1.1萬億元。作為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和全球第二大經濟,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了G7國家(國、日本、法國、德國、英國、加拿大、意大利)的總和。因此,中國在經濟實力上能夠幫助國應對三大危機。

中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購買國國債起到了關鍵作用,幫助國度過了國債危機。然而,現在國再次面臨國債違約、失控危機和通貨膨脹危機,以及銀行倒閉的風險越來越大。其中,國債違約和銀行倒閉危機與資金有關,而通貨膨脹危機與商品有關,而這些正是中國的強項。中國增持債有助于幫助國應對這些危機嗎?我們需要分析這些危機的起因,才能判斷中國是否能夠救助國擺這些危機。

國國債違約和失控危機的本質是國國債失控。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國財政缺乏節制,超出其承能力;二是國政府為了各自政黨的利益和選民的滿意度,大量印刷元,導致財政失控,只能通過發行國債來解決資金問題。中國在2008年購買了大量的國國債,幫助國度過了國債危機。然而,2008年時國國債僅為9萬多億元,而現在已經增加到了31.4萬億元,已經嚴重失控。即使中國用其3萬多億元的外匯儲備全部購買國國債,也只能覆蓋其中的十分之一,無法讓國擺國債違約和失控危機。

國的通貨膨脹危機主要原因是聯儲過度發行元,其次是國提高中國商品關稅。然而,國的制造業已經空心化,而中國是全球工廠,即使國政府提高關稅,國人仍然必須購買中國廉價優質的商品。提高關稅只會人為提高進口商品的價格,結果只會導致國通脹加劇。盡管聯儲已經將元利率從0-0.25%大幅提高到5%--5.25%,但國的通脹問題仍然存在。一個重要原因是國沒有降低關稅,國商品價格仍然較高,這是聯儲無法解決的。因此,國的通貨膨脹問題是國自財經政策的嚴重問題,中國無法幫助解決。

國的銀行倒閉危機源于聯儲過度加息,導致國債的長短期利率倒掛,使得國銀行業虧損。另一個原因是國管理層人為制造出的問題。信用是銀行業的基礎,國收走了俄羅斯人在國銀行的私人財產,轉給烏克蘭。雖然表面上有很好的理由,但國忽略了一個對銀行至關重要的信用問題。這一行為導致全世界失去了對存國銀行資金的信心,將資金轉移到其他國家的銀行。對于國銀行來說,這無疑是致命的。這種行為讓全球各國的公司和個人對國銀行失去了信任,他們將存款轉移至其他國家的銀行。這對國銀行來說是毀滅的,可以說這是國人自己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綜上所述,國面臨的三大危機都是由國自己制造的。中國適當增持國國債對于國國債危機是有幫助的,如果持續增持,將增強全球對債的信心。然而,如果國自己不改革財經政策,不懂得節約,不實行負責任的財經政策,那麼國的三大危機只會變得更加嚴重,最終陷更大的危機。當全世界人民不再相信國和元時,人民幣的國際化將加速。一方面,元面臨信用危機,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穩定復蘇,支撐著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到全球人民的歡迎。

針對元指數、道瓊斯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的趨勢分析,元指數整趨勢下跌,小趨勢為下跌震,而國的CPI數據仍然高達4.9%。隨著硅谷銀行和第一共和銀行的破產倒閉,表明國銀行業破產危機已經非常嚴重。一旦元加息周期結束,元指數大幅下跌的機會將增大。而道瓊斯指數、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則呈現出震上漲的趨勢。特斯拉和蘋果等龍頭票持續震下跌,而亞馬遜則呈現出震上漲的趨勢。整上,國的市指數于震狀態,大趨勢仍然是下跌。三大龍頭稍強于整市,而國銀行則存在反彈需求,市繼續震上漲的機會較大。

對于中國市,上證指數和創業板指數都呈現出震下跌的趨勢。北上資金在一天流出了14億。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票呈現出小幅震上漲的趨勢。券商、銀行和保險板塊都在進行調整,大金融板塊調整是上證指數調整的原因,但大金融板塊仍是市場的熱點。

總結文曲塘作經驗,優秀的投資者總是耐心等待市場證實他們的判斷。在市場證實之前,不要完全相信自己的判斷。只要意識到趨勢的出現,并順勢而為,就能從中獲益。不要與市場爭論,最重要的是不要與市場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