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50多年里,中國的城市量和能級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上世紀70年代,百萬以上人口被視為特大城市,而50萬以上人口被稱為大市,到如今有8個超過千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和11個擁有5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一些城市人口暴增,產業發達,實現了能級躍升,而一些城市則人口增長緩慢,產業發展較慢,逐漸落。例如,上世紀70年代的齊齊哈爾和鞍山都是百萬以上人口的特大市,與它們同級的多數是各省會城市,以及當時的重點產業城市包頭和旅大。當時,北方城市占據了特大市的大部分,高達12個,而北方城市也在五十萬以上的大市中占據多數,高達21個,數量遠超南方城市。然而,如今為長三角城市群中堅力量的南通、寧波、常州和揚州等城市,在過去只是五十萬以下人口的中小市,而杭州、蘇州甚至無法上榜。與此同時,如今嚴重人口流失、不足百萬人口的鶴崗,在過去則是五十萬以下人口中小市的代表之一。即使到了1984年,百萬人口的城市仍然以北方城市為主角,鞍山、順和已經更名的大連與幾大直轄市和一眾省會城市并列。當時,北方城市普遍繁榮,以天津為例,其財政收在80年代超過了湖北全省。而廣東則在那個時候已經開始快速發展。上世紀80年代,南方城市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區的城市敏銳地抓住機遇,逐漸騰飛,進新世紀以后更是再度進發展快車道。相比之下,大部分北方城市以及貴、昆明等西南城市的發展逐漸放緩。區域發展格局的演變與頂層設計、生產要素變化等切相關。當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后,南方城市崛起而北方城市衰退,中國各大城市的能級和量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以及變化的時間,這值得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