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一直以來都是非洲大陸上戰的代表國家之一。然而,在2002年結束多年戰以來,安哥拉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穩定發展跡象。盡管目前與“經濟發達”之間仍有一段距離,但安哥拉在過去的十年中保持了10%以上的平均經濟增長率,甚至在2005年一度達到15%的高位。近年來,安哥拉的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但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仍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因此被譽為非洲最繁榮的國家之一。

這個非洲窮國能夠有如此驚人的發展速度,背后顯然有中國的影響。中國在非洲大陸默默耕耘多年,培養了許多“徒弟”,而安哥拉顯然是其中一個較為“聰明”的國家。自1983年與中國建以來的40年間,安哥拉與中國一直保持良好的外關系,并且從中國的發展模式中學到了發展才是道理的髓。因此,安哥拉在結束戰后并沒有選擇依賴西方或中國的援助過生活,而是專注于經濟建設。盡管這個擁有近125萬平方公里、面積比福建省還大的國家在1975年獨立時幾乎一無所有,連葡萄牙民者留下的量基礎設施也在戰爭中被摧毀。然而,幸運的是,安哥拉位于大西洋邊緣,擁有長達1650公里的海岸線,不僅是非洲中南部重要的海上通道之一,而且在沿海地區發現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氣。如今,通過不斷的開采,安哥拉不僅為繼尼日利亞之后的非洲第二大石油生產國,而且自2010年以來,每年出口給中國的原油占其產量的一半,為中國在非洲的最大原油進口國。這為安哥拉帶來了大量的經濟援助,并推了中安兩國之間的經貿合作項目。因此,在安哥拉不僅有50多家中國大型國有企業,還有超過10倍數量的中國私營企業參與到建設合作中。安哥拉也因此為了中國老板們的快樂福地,而這一切的背后歸功于“安哥拉模式”。

“安哥拉模式”是什麼?為什麼這麼多中國企業紛紛涌這個非洲窮國?目前,安哥拉已經為除尼日利亞和南非之外的第三大非洲華人聚集地,擁有10萬華人規模。甚至在全球疫之前,安哥拉的華人數量達到了巔峰的30萬。這些華人大多持有工作簽證,為在安哥拉從事建設和貿易的中國企業提供服務。由于戰爭導致整個國家的基礎設施破損嚴重,迫切需要展開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恢復,因此中國企業大規模進安哥拉。這些企業涵蓋了從中國的基建、能源領域的大型國有企業如中鐵、中建、中石化到中國私營企業如飯店、旅館、超市甚至蔬菜農場。雖然安哥拉擁有富的能源和礦產資源,除了石油,還有大量的鈷鐵礦石、鉆石和黃金,但基礎設施建設和工商業發展卻十分薄弱。中國的建設為安哥拉帶來了超過2萬公里的公路、2800公里的鐵路、全新的國際機場、上萬套住房、上百所學校和醫院,以及多個水電站項目。由于安哥拉中部地區地勢多為高原,且熱帶草原氣候在雨季降水富,形富的水系。然而,由于能力不足,安哥拉一直沒有能夠自主開發這些水利資源。因此,中國企業在安哥拉進行的這些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激發了安哥拉的經濟潛力,也為接下來進駐的中國私營企業打下了堅實基礎。作為推安哥拉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中國商貿企業在安哥拉投資建設了多個工業園區和商貿城。這些工業和貿易企業涉及建材五金、家家電、服裝汽配和日化百貨等各個行業。其中比較知名的有浙江永達集團投資建設的永達工業園區和山東企業駐的奧德工業園等。它們不僅為安哥拉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還使其為中國在非洲的第二大貿易伙伴。

然而,安哥拉能夠搭上中國經濟巨的這一系列作,并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它更像是安哥拉“著石頭過河”的一次勇敢嘗試。由于戰后的恢復建設急需資金,安哥拉最初考慮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貸款。然而,由于IMF西方主導,“借錢”并不僅僅是貸款,還伴隨著大量的政治條件。更重要的是,這些貸款計劃更像是一場金融游戲,對安哥拉的實際投資建設沒有任何幫助,最終只會導致貸款無果而終,甚至增加國際債務。在這種況下,安哥拉突然“醒悟過來”,于2014年與中國達合作協議。中國進出口銀行向安哥拉提供了低息貸款,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并為安哥拉想好了還款方式,即利用安哥拉富的石油出口來償還貸款。安哥拉不用擔心銷量問題,因為中國本來就是石油進口大國,因此安哥拉將其一半石油產量出口到中國。此外,獲得援助貸款的安哥拉還需要進行建設,而中國作為基建領域的專家,直接承包了各大工程項目,這不僅讓非洲各國大吃一驚,連西方國家也無法接。這種完的閉環模式與過去西方民者對非洲資源的掠奪截然不同,它不僅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進行,而且安哥拉開采的石油都按照國際標準油價出售。盡管最終國家資源會有所消耗,但這換來了全面的基礎設施建設。隨著對安哥拉的投資建設帶來的巨大商業利益,吸引了各行各業的中國企業。這些中國老板的到來將為未來安哥拉經濟持續發展的引擎。

然而,安哥拉雖然經歷了戰爭恢復,距離戰結束也只有20年,治安問題仍然存在困擾。甚至在2019年發生了中國公民遇害和暴力綁架事件。但不可否認的是,不斷發展的安哥拉確實是一個“淘金”的沃土,利益與風險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