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的國生產總值(GDP)達到了91302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了5.2%。與此同時,中國銀行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周景彤表示,這一數據好于大多數機構的預測,并預測四季度中國的出口增速將回升。在中新社舉辦的“國是論壇:2023年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周景彤再次預測了四季度的出口增速將回升。

作為拉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中國的外貿總值在前三季度達到了30.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微降了0.2%。來看,出口達到了17.6萬億元,同比增長了0.6%;進口達到了13.2萬億元,同比下降了1.2%。周景彤在論壇上指出,預計四季度中國的出口增速將回升,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出口新能優勢不斷增強,機電產品出口占比提升。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鋰電池、電載人汽車、太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的出口值連續14個季度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前三季度,中國的機電產品出口達到了10.26萬億元,同比增長了3.3%,占出口總值的58.3%,較去年同期提升了1.5個百分點。

其次,全球庫存周期顯示,歐等海外主要經濟的去庫存階段即將結束,補庫存將開始,這將對中國的出口產生拉作用。

第三,最近開幕的第134屆廣會吸引了明顯增多的境外采購人員。廣會被認為是中國出口的“晴雨表”,目前已基本恢復到疫前的水平。

此外,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升,也將對中國的外貿提供支持。

周景彤介紹說,與年初相比,目前的實際況要好得多。今年的外貿經歷了起伏,一季度整表現好于預期,二季度外需減弱。

今年的出口力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全球經濟下行,國際需求不振;地緣政治的影響不斷顯現,烏克蘭危機、以沖突等全球地緣政治事件劇烈變化,對全球經濟和貿易產生了影響;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對外貿造了拖累;近年來,國推行了貿易“近岸化”和“友岸化”政策。今年1-8月,國從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近岸”進口比重分別上升了0.1和1.3個百分點,而中國對國的出口比重從去年的16.4%下降到今年的13.3%。

盡管今年面臨了三年來的疫,但中國的出口結構轉變較快。總而言,周景彤認為今年的中國出口表現不錯。在全球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包括韓國、越南在的其他國家在前9個月的降幅遠高于中國。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出口產品結構相對完整,總競爭優勢突出,出口商品種類繁多,既包括傳統產業,也包括高新技產業。傳統出口目的地的下行力加大,但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的新興目的地的出口增長較快。周景彤相信,憑借在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中的地位,中國的出口將繼續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但未來仍面臨許多挑戰,需要為出口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并管控好風險。

對于未來,周景彤認為,要鞏固優勢產品和競爭力,利用廣會、貿促會等平臺以及大型商業銀行和全球化優勢,助力企業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場。同時,要優化國營商環境,強化底線思維。要有前瞻地應對各種風險,為企業提供相關服務,有效地避免風險和沖突;完善安全風險評估、預警機制和安全保護機制,為企業提供長期系統的風險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