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開始,中國被冠以“世界工廠”的名頭,暗示我們只能專注于中低端制造領域。盡管“世界工廠”這個詞聽起來不太好聽,但它揭示了我國制造業的困境。據拆解機構發布的iPhone15手機拆解報告顯示,中國作為“果鏈”最主要的生產市場,所參與代工的幾乎都是不太關鍵的邊緣零部件。至于iPhone手機的核心技配件,國供應商完全不到。這表明,我國制造業確實存在“大而不”的問題。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實現制造強國的轉變呢?最近,三大央發聲,明確了“中國企業堅決要出海”的戰略目標,并稱贊了小米、華為、比亞迪和寧德時代這四家核科技企業,呼吁其他企業向它們學習。他們強調,企業不僅要積極參與國際競爭,還要增加科研投,堅持科技創新。只有這樣,我們的制造業才能更快地完轉型。以小米為例,近年來,它在科研方面的巨大投是顯而易見的。從2017年到2022年,它的研發投復合增長率高達38.2%。到2023年,它的研發資金投已超過200億元。在未來五年,小米計劃投超過千億元的研發資金。衡量一家企業是否核科技實力,其擁有的研發人員數量無疑是最直觀的答案。截至目前,小米的研發團隊規模已超過16000人,占總員工數的52%。也就是說,小米集團有一半以上的員工從事研發工作,這足以說明問題!除了專注于智能手機、5G通信、新能源汽車、云計算等關鍵技領域,小米在戰略新興產業的探索中也取得了優秀的績,例如仿生機人。小米是國最早投研發的企業,已經發布了三款全自研的機人產品。在海外市場的布局方面,盡管小米遭了一些不公平對待,但它從未放棄。數據顯示,小米手機等生態產品已覆蓋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尤其在中東和西歐,小米的行業影響力可以說是首屈一指。據Canalys發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報告顯示,小米的市場份額達到了14%,僅次于蘋果和三星。最關鍵的是,在手機行業持續不景氣的況下,蘋果和三星都出現了負增長,只有小米實現了連續正增長。總而言之,雖然我國制造業目前還不夠強大,但在小米、華為、比亞迪、寧德時代等優秀廠商的推下,未來是可期的。只要我們團結一心、自強不息、保持開放合作,就沒有理由害怕國霸凌主義的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