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廣州市人民政府的指導下,中國自行車協會主辦的2023中國兩出行產業大會在廣州功舉辦。會上,中國自行車和電自行車產業正面臨本上升、外需不足等多重困難的挑戰,但行業積極應對并順應擴大需、消費升級的新趨勢,加快科技創新和智能化、綠化轉型步伐,盈利能力持續增強。

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劉素文表示:“近年來,新一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帶了數字技強勢崛起,促進了產業深度融合,為兩車行業更好發展創造了新契機、開辟了新空間。”據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自行車和電自行車規模以上企業的營業收達到2100億元,同比增長3%;利潤超過100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行業盈利能力穩步提升。盡管近年來生產本不斷上升,企業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但截至今年8月,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利潤仍略好于輕工行業平均水平。

行業盈利能力的增強離不開行業近年來持續優化產業布局、提升創新能力以及積極培育消費熱點等一系列努力。據了解,“十四五”以來,中國兩出行行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2022年中國自行車十強企業產量占行業總產量的55.3%,電自行車十強企業產量占比達到68.9%。產品結構也進一步中高端化,2022年千元以上自行車產量超過總產量的20%;高端產品,如鋰電電自行車產量超過1000萬輛,占比超過20%。同時,行業還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明顯,例如焊接機人已廣泛運用于行業,超過20%的企業已實施了生產線自化升級改造,許多骨干企業還將新技如車載芯片、車載作系統、北斗導航等與自行車、電自行車試點融合。

目前,行業正加快培育世界級產業基地,推新一區域和產業集群的形。廣州市政府副書長、市工信局局長高裕躍介紹說,廣州作為中國自行車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已基本形供應鏈完備的生產系,并逐漸向賽事、旅游等產業后市場延

然而,劉素文指出,盡管中國兩出行產業有規模大、市場廣、活力旺的優勢,但與世界級頂尖企業相比,“中國兩制造”仍然缺乏對技探索的癡迷和對品質的苛求。同時,行業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創新能力不足、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原材料價格波劇烈等,這些問題對行業的發展形制約。另外,長期以來遭遇國際經貿也對行業拓展國際市場帶來了負面影響。

面對困難挑戰,中國兩出行產業順應國外市場消費升級的新趨勢,積極創新求變,行業運行呈現出一系列值得關注的新變化。一個變化是行業積極培育消費熱點、增加高品質供給以滿足消費升級。近年來,人民群眾對健康和安全出行的需求增加,中高檔運自行車銷增長超過30%;電助力自行車在國際市場上也備追捧,占電自行車行業全部出口量的一半,出口平均單價超過600元。今年以來,自行車和電自行車企業抓住開學季、雙節假期、亞運會等時機,拉需增長。為增加高品質產品供給,企業普遍加大新品研發力度。在騎行熱的推下,國產傳部件獲得市場廣泛認可,國產化為明顯趨勢。電自行車企業在智能化方面下功夫,語音互、智能解鎖、場景控制、輔助騎行等功能為主流配置。據上市公司發布的上半年報,多數企業的研發經費增長超過10%。

另一個變化是積極調整國際市場布局,抓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市場機遇,尋找外貿新增長點。劉素文介紹說,今年以來,我國電自行車對東南亞和南等國家的出口增長態勢十分強勁,預計全年增速將保持在20%左右。為滿足海外市場需求,國企業正進一步加大線上銷售,嘗試建立海外倉,擴大出口規模。

而言,中國兩出行產業正于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展未來,行業需要以實用安全、高價比的產品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適度簡約、綠低碳的消費需求。同時,還需要提供品質優良、突破創新的高端產品,滿足消費者專業騎行、引領風尚的消費需求。為此,行業應聚焦新科技、強化創新鏈、優化產業鏈、涵養生態鏈、暢通銷售鏈、打造產業發展新引擎,同時聚焦新賽道,全面推進行業數字化轉型,開辟智能制造新天地。通過技和經驗的賦能,帶產業鏈加快綠低碳轉型,不斷增強綠出行產品供給能力。張崇和會長建議,自行車行業要抓住機遇,順勢而為,推轉型升級,重塑行業價值。(經濟日報記者 鄭 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