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債務,這被認為是可持續增長的一個嚴重障礙,也是我國結構變革的關鍵部分之一。另一個關鍵部分是推消費者支出,包括提高消費者信心,改善醫療保健、個人保險以及養老金和退休計劃的獲得途徑。然而,這些正在進行的結構變化已經減緩了經濟增長的速度,而這種增長可能在未來2-3年持續放緩。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債務主要是企業債務和地方債務,與此相比,中央政府的債務規模相對較小,僅占國生產總值(GDP)的21%。絕大多數債務是人民幣部債務,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該銀行是中國的法定貨幣發行機構。此外,中國的外債相對較,并且其凈國際金融頭寸保持盈余。然而,中國繼續借更多的債并不是一個問題。(1)中央政府的債務水平相對較低,(2)絕大多數債務以人民幣計算,(3)中國人民銀行完全控制著人民幣的流通。

相比之下,中國并不希債務進一步增加,這在房地產行業遵循的“三條紅線”政策中可以看出。與此同時,國政府的債務總額約為33萬億元,占GDP的130%(而中國僅占21%)。從6月份提高債務上限時的31.4萬億元急劇上升到8月底的33萬億元。雖然約30%的國國債由外國投資者持有,其中最大的三個持有者分別是日本、中國和英國,但國政府長期于赤字狀態,并且每年以超過1萬億元的速度運作,并且這個趨勢還在繼續上升。不斷增加的財政赤字將需要提高利率來吸引投資者,而投資者將越來越多地為國投資者,因為外國投資者可能會回避國國債。利率上升將導致政府支付利息支出達到1萬億元,并且增速超過了國防預算。然而,在國政府不斷增加借款并且利率上升時,金融市場可能會出現扭曲現象。聯儲加息可能導致國國債市場價值損失。這也對銀行系產生影響,尤其是一些地區銀行可能面臨破產風險。據彭博社估計,在截至5月份時,銀行系統持有的未實現損失達到1.84萬億元。區域銀行尤其面臨力,他們是商業房地產的主要貸款人。經紀公司紐馬克集團(Newmark Group)估計,當再融資到期時,1.2萬億元的此類債務可能會陷困境,這是房地產價格下跌帶來的較低數量和較低的杠桿率以及更高的利率的結合。許多業主將違約,讓貸方拿走房產,而不是投更多的資金,這將是一場災難。

綜上所述,與中國相比,國面臨更大的債務挑戰,自己后院可能隨時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