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月26日報道稱,今日下午2點,中國保險學會指導,中國網財經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主辦了“2023年度十大溫暖理賠案例發布會暨保險理賠服務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取得了圓滿功。在研討會上,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院長、教授王緒瑾表示,我國于1980年恢復了國財產保險業務,1982年恢復了人保險業務,如今在2017年已經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從大國保險邁了保險大國,正在向保險強國邁進。自保險業恢復以來,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的轉變,對保險理賠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險理賠服務方面,亟需解決以下新要求:首先,是理賠業務發展人才需求與專業人才供給不完全適應的矛盾,理賠高質量發展要求懂專業、悉先進技的人才。其次,是保險理賠服務發展與保險意識整化欠協調的矛盾,投保人對保險不了解,有些保險公司的保險契約意識欠完善,有些政府對保險認知意識待加強。第三,保險需求多元化與保險產品偏于單一化的矛盾,風險多樣化、收多樣化,需求必然多樣化,有保障型的,也有投資型的產品,帶來供給也應該多樣化。第四,強保險市場與弱資本市場的矛盾,現代保險業往往是承保虧損,投資盈利,通過投資盈利彌補承保虧損達到綜合盈利,綜合盈利的目的是為了更好承保服務,但由于資本市場的低迷,投資不僅難于盈利,甚至虧損,這就難于做好理賠了。第五,保險理賠服務質量要求與保險科技供給的矛盾,提高理賠服務質量,不僅要及時、而且要準確,這些都離不開現代保險科技的采用,而我國在此方面還有一定距離。 第六,保險理賠服務化需求與理賠較為單一化的矛盾,保險產品是服務產品,保險理賠服務需求應該是多元化的,不僅有現金理賠服務需求,而且大量的應該是服務理賠需求,而我國的保險理賠供給方式主要是現金理賠,不便于滿足被保險人的需求,也不便于發揮產業鏈的作用。王緒瑾認為,優化保險理賠路徑是多方面的,主要概括為:第一,經濟基礎市場化,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作用,強調法治神,完善公司治理。第二,保險人才專業化,要培養懂保險專業和保險科技的復合人才,并且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第三,保險經營科技化,要在保險經營尤其理賠中充分利用保險數字技,從而提高保險理賠的效率和準確度。第四,保險意識整化,整保險意識是指投保人的風險認知意識和保險服務知意識、保險人的保險功能意識和政府的保險認知意識,這是提高保險理賠服務的重要條件。第五,保險保障協調化,要注意基本保障和商業保險的邊界與關系,避免商業保險與基本保障的重疊;在商業保險中要注意市場細分,避免保險產品單一化,既可滿足多方面需求,又便于提高保險理賠服務質量。第六,保險投資盈利化,保險投資盈利是做好保險理賠服務的質保障,如果靠承保盈利,是很難提高保險服務質量的,甚至連續保都會困難。第七,保險理賠服務化,保險理賠服務化是指保險理賠主要通過多元化的保險服務達到保險保障的形式,如健康保險理賠服務服務化、康養一化等,通過提高保障服務實現理賠效果,實現被保險人、保險人和第三方利益的最大化。總之,未來以中國文化為基礎、高科技為手段、民法典為載的保險服務化,是提升我國保險理賠服務質量的關鍵,從而促進保險業高質量發展。 關于如何更好發揮保險業在應對自然災害中的作用,提高災害風險管理和理賠服務能力,更好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和社會穩定功能,王緒瑾表示,可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首先,完善公司治理制度,這是提高災害風險管理和理賠服務能力的基礎。其次,要培養、留住和用好專業人才,這是做好保險理賠的關鍵。第三,要注意采用先進的技,尤其是數字技,這是提高保險服務的手段,便于有效預防,準確和及時賠付。 第四,做好保險投資,這是提高保險服務能力的經濟保障。第五,實現全環節的保險服務化,這是保險理賠服務能力的總保障:展業和承保做得好,保險糾紛;分保工作做得好,原保險人賠付;防災防損做得好,被保險人和保險人都好;保險投資做得好,保險市場、資本市場一片好;保險理賠做得好,新單、續保不會。總而言,要保證基本服務、鼓勵附加服務、創新延服務。第六,多部門、多方位的協調合作,是化解風險、減風險、有效理賠的機制保障。政府的政策支持(稅優、引導);三重利益一化:政府、保險公司與被保險人一化;政府部門之間一化,政府部門部一化;保險公司部承保與理賠一化;被保險人與保險人一化。以上,制度是關鍵,人才是本,科技是手段,投資是保障,容是目的,協作是機制,從而有效發揮保險的風險管理作用。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