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璞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期間接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作為全球工廠的地位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不會改變。他認為,中國吸引外國投資者的原因依然是的產業集群、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巨大的市場。

近年來,許多外國直接投資都涌中國,特別是大型國公司在化工、汽車、電子等行業和領域建設了大規模的產業集群。特斯拉在上海建設的超級工廠就是一個功的例子。這些投資者將中國視為亞洲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供應鏈基地。戴璞認為,這種趨勢不會停止,因為中國的產業集群質量在全球范圍是無可比擬的。

然而,戴璞指出,未來的中國工廠將與20年前有所不同。大型公司將逐漸將重點放在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上,而一些低附加值的生產線可能會轉移到其他地方。此外,他還提到,創新和低碳是外國投資中國的新原因。外國企業不想錯過中國在技突破方面的機遇,他們知道中國在生產能力、產品卓越和質量方面超過了其他國家。另外,全球供應鏈中的所有東西都需要逐漸實現碳,否則將面臨征稅等問題。因此,在決定工業足跡的位置時,加快碳化生產將為一個重要的驅力。

戴璞認為,全球能源轉型正在發生,去年和今年全球對可再生能源或零碳能源的投資已經超過了化石能源。中國在這個轉型過程中扮演著核心角,為全球貢獻了大量的伏和風電產能,并在力電池領域擁有高市場份額。中國憑借其市場規模,推能、風能、電池、新能源汽車和新材料領域的創新,并以較低的邊際本向其他國家提供這些創新。

戴璞認為,在綠和能源轉型領域,歐中雙方都有巨大的市場機會,合作前景廣闊。中國公司可以向歐洲和全球提供可再生能源設備和電池等,而歐洲公司在解決可再生能源的間歇和對電網的沖擊方面富經驗。此外,在新材料、建筑節能和核能等領域,歐洲和中國也有廣闊的合作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