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終堅信中國人均GDP有很大可能超過日本,并且比預期的要早。這是因為GDP的真正含金量來自于工業增加值。地球上24個發達國家的經驗已經證明,只要工業發展起來,第三產業的發展是遲早的事。工業發達的國家一定也是第三產業發達的國家。相反,如果工業衰落了,第三產業遲早會隨之衰敗。

2020年全球十大工業國分別為中國、國、日本、德國、印度、韓國、英國、俄羅斯、法國和意大利。這十個國家的工業增加值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而中國僅一個國家就占了世界的四分之一。當然,有些國家的數據是依靠人口堆積起來的,實際上這些國家的工業實力并不強。典型的代表就是印度,擁有13億人口的印度的工業增加值還不及擁有8000萬人口的德國。說印度的工業實力強于法國,肯定沒有人會相信,所以我們還是要看人均工業增加值。

讓我們選取幾個典型的發達國家來看看他們的人均工業增加值是多國的人均工業增加值為11550元,日本為11111元,德國為11981元,韓國為10324元,法國為6292元,英國為6815元。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國、日本和德國確實是工業老牌強國,不僅總量高,人均工業增加值也都突破了1萬元。韓國的表現真的讓人驚艷,人均工業增加值也超過了1萬元,距離日本的差距只有幾百元,韓國的未來不會比日本差。而印度只有441元,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太過遙遠。那麼中國的人均工業增加值是多呢?2020年中國的人均工業增加值為3973元,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績。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人均工業增加值的差距要比人均GDP的差距小得多。以日本為例,中國的人均GDP只有日本的25%,但是人均工業增加值是日本的36%,差距要小得多。

肯定有人會質疑,即使是比較工業增加值,中國的人均工業增加值也只有日本的36%,那麼為什麼有這麼大的信心說中國有極大概率超過日本呢?這是因為中國的工業仍在快速增長,而日本的工業卻陷于停滯。我們上面比較的是2020年的數據,而到了2021年的1-6月,中國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15.9%,兩年平均增長率為7.0%,而日本的工業增加值基本上沒有增長。要知道,中國的工業規模是在日本的基礎上增長了7%,而日本的工業規模已經停滯不前。

另外,有人可能會問,韓國的人均工業增加值都快追上日本了,但是人均GDP卻只有日本的75%。這幾年韓國的發展速度明顯放緩了,未來人均GDP能否超過日本還是未知數。那麼中國為什麼能超過日本呢?拿日本和韓國的況來得出中國人均GDP不能超過日本的結論是錯誤的,因為他們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中國擁有的規模優勢。要知道,在所有的產業中,只要存在自由競爭,就會出現強者恒強的況,大公司變得越來越強大,甚至出現行業壟斷的現象,市場份額和利潤向強者集中。我們悉的家電產業、筆記本電腦產業、智能手機產業、通信設備產業都是典型的例子,最終只剩下幾個知名大品牌,其他公司都被邊緣化。世界通訊產業現在也只剩下了華為、中興、立信、諾基亞等幾個主要玩家。而且,越是沒有壁壘和邊界的行業,這種況就越明顯,比如互聯網行業。在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利潤正逐漸集中到阿里、騰訊、字節跳、網易等數幾家公司手中。

中國的產業從一開始就天然擁有世界規模20%的本土市場,這是日本和韓國所不備的天然優勢。世界本質上也是一個大市場,只要存在自由競爭,大國憑借著產業規模優勢就能在全球競爭中取得勝利。這也是中國現在如此支持全球化、并在各地簽署各種自由貿易協定的原因。

我個人預計未來20-30年,中國的人均GDP將超過日本,世界排名將進前25位,經濟規模將基本上是國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