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上市公司的2023年半年報顯示出了一系列積極變化,反映出企業在"出海"和外貿進出口方面取得了新的就和特點。據Choice數據,已經公布半年報的5000余家上市公司中,有2487家公司公開了其境外收況,其中有1165家公司的境外收同比增長。這意味著接近一半的上市公司在境外市場實現了增長。上半年,這些上市公司共創造了3.25萬億元的境外收,占總營收的9.17%。

Choice數據顯示,上半年實現境外收最多的10家上市公司包括立訊、中遠海控、的集團、中國海油、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國銀行、中國建、濰柴力和中國建筑。這些公司來自不同領域,包括通運輸、家電、電力設備、汽車、建筑裝飾等,凸顯出中國制造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的陳建偉教授表示,上半年,多個行業的境外收增長明顯。電子、電、電力設備等行業快速發展,推了上市公司的境外收增長。同時,"一帶一路"倡議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也促使大型建筑企業如中國建和中國建筑在境外工程方面取得了較快的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電載人汽車、鋰電池、太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出口總增長達61.6%。Choice數據表明,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企業為"新三樣"產品出口的代表。這一況反映了中國制造業在高端、智能和綠化方向上取得了顯著的進展。這不僅得益于國家對戰略新興產業的規劃和支持,還歸功于企業的技創新和產品質量的提高。

上海證券易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上市公司的外貿出口總保持穩定,而"新三樣"產品的出口則呈現出強勁的增長。特別是在上市公司中,伏設備和汽車行業的海外創收同比分別增長40%和33%。專家認為,這些趨勢反映了中國外貿正在克服諸多挑戰,尋找新的增長點,推外貿領域實現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高質量的發展。

此外,專家還建議上市公司運用政策工來開展外貿業務,充分抓住"一帶一路"和自由貿易區建設等政策紅利。此外,公司還應該加強與全球市場的聯系,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點,將產品創新與海外實際需求相結合,以制定合理的"出海"策略。這些措施有幫助中國上市公司應對外部挑戰,實現可持續的國際化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