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壽險行業遭遇了沉重打擊,資產負債兩端同時承。2023年,隨著經濟的快速恢復,壽險行業正逐漸回暖。然而,在整個行業向好的同時,分化也在加劇。《機構投資家》關注到,盡管頭部險企大幅度回暖,但許多中小險企的業績仍然不容樂觀。其中,中信保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保誠人壽”)就是一個典型代表,該公司最近完權變更。

作為中信集團旗下的核心金融公司,中信保誠人壽的經營況曾經相對穩健,從2017年開始就進了百億險企行列。然而,從去年開始,中信保誠人壽陷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2023年一季度,該公司的凈利潤同比下了21.5%,2022年的凈利潤下降更是超過了六,達到了62.4%。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一季度,包括上市險企在的78家人險公司實現保費收超過1.3萬億元,同比增長約4.78%,跑贏了同期國GDP增速;凈利潤增速更是罕見地超過了保費增速,達到了12.34%。在這種行業分化的況下,綜合凈利潤增長的主要貢獻者集中在頭部險企,而大多數中小險企的凈利潤仍在下,甚至出現虧損的況。

中信保誠人壽依靠銀保渠道優勢,在2023年一季度實現了97.02億元的保險業務收,較去年同期增加了5.03%,但凈利潤卻同比下降了21.5%,僅實現了5697萬元的利潤。從中信保誠人壽近十年的業績來看,保費收和凈利潤在較長時間都保持增長態勢。直到2022年,中信保誠人壽才陷了這種“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專業人士認為,一方面,投資端承,資本市場波較大,行業投資收益率較低。另一方面,負債端費用較高,像中信保誠人壽這樣以銀保渠道為主的險企大多銷售中短期儲蓄型、理財型產品,在價值增長和利潤貢獻上較低,且部分產品由于期限較短、收益率較高,存在到期返還和退保力。據年報數據,2022年中信保誠人壽的投資收益同比微降了0.66%,達到了51.41億元;退保金額達到了13.96億元,同比增長了32.67%;賠付支出達到了29.75億元,同比增長了20.76%。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中信保誠人壽的實際資本為435.62億元,較2022年末下降了4.54億元。中信保誠人壽表示,實際資本的銳減主要是由于償二規則凈資產調整、假設調整和折現率下行增加準備金所致。盡管中信保誠人壽的償付能力有所下,但仍于較高水平。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該公司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13.16%,較2022年末下降了12.76個百分點;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02.88%,較2022年末下降了14.01個百分點。

去年,許多險企選擇增資和發債來提升和強化自的償付能力,但中信保誠人壽卻沒有采取這樣的舉措。這主要是因為,中信保誠人壽最后一次發債是在2021年6月,功發行了40億元的資本補充債券,使得其2021年末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達到了235.23%。然而,中信保誠人壽的核心償付能力迅速水,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恐怕難以無憂無慮。

事實上,為了支持業務的拓展,保險行業中小主需要通過規模的提升來分攤攤銷本,以追求業務的增長。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會有資本金的損耗,因此增資和發行資本補充債券對于支持業務拓展是必要的。因此,中信保誠人壽下一次的增資或發債舉措可能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