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一中院宣判了一起涉及“征信修復”黑灰產案件,判決認定黑中介的“服務協議”無效,并要求其全額返還服務費。這一判決再次打擊了“征信修復”黑灰產業。在我國居民短期消費債務占比較高的背景下,幫人逃債為了一門畸形但在下沉市縣廣歡迎的生意,同時也衍生出了許多黑產業鏈,如“征信修復”、“反催收”、“代理投訴”、“債務優化”等。這些黑灰產者打著“征信修復”、“征信洗白”的幌子,通過擾正常金融秩序的手段,將債務人推向債務泥潭。他們通過短視頻、社平臺的推薦,甚至是人介紹來吸引潛在客戶,讓他們付費尋求所謂的“修復服務”。然而,在這些服務中,往往會遇到“失聯跑路”或者本沒有進展的況,要求退費也得不到答復。小艾就是其中一位“有心的”客戶。他在2020年12月發現自己有多筆信用卡和貸款逾期未還的記錄,為了消除這些不良記錄,他委托了中介暢暢公司進行“征信修復”,并支付了1.7萬元的服務費。然而,該公司卻無法聯系上,無法進行“征信修復”并且退費請求也得不到回應。憤怒的小艾向法院起訴,要求解除雙方簽訂的協議并返還服務費。經過兩次審理,2022年7月12日,上海一中院公開開庭審理并當庭宣判該案件,認定暢暢公司和小艾簽訂的協議違背公序良俗,協議無效,暢暢公司應全額返還1.7萬元服務費。這個案件揭示了“征信修復”黑灰產業的一部分,也暴了黑灰產中介虛假牟利手段。黑灰產中介近年來在各大互聯網平臺相當活躍,他們自稱是“專業公司”、“經驗富”,打著“征信洗白”、“征信修復”的幌子進行詐騙。他們在收取高額服務費和獲取個人私信息后,往往會消失無蹤,甚至倒賣客戶信息以獲取巨額利潤。實際上,他們打著“征信修復”的幌子,實際上是在違法違規的邊緣行。這些黑灰產中介嚴重擾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給消費者、金融機構乃至社會信用系的建設帶來了負面影響。對于金融機構來說,不斷涌的惡意投訴會干擾其正常開展工作,增加服務本,并占用真正有需求客戶的資源,造資源浪費。對于消費者來說,求助黑中介帶來的后果無窮。一方面,他們面臨著法律風險,支付的服務費可能隨時打水漂;另一方面,在所謂的“服務”過程中,個人私可能會被倒賣,最終落詐騙團伙手中,引發連鎖反應。據《征信業管理條例》的要求,征信記錄不能隨意刪除。如果認為征信機構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有錯誤或,可以向業務經辦銀行或當地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提出異議申請。所有聲稱“合法”“收費”的“征信修復”都是騙局!要掐斷“黑灰產”大脈,需要我們共同行。監管部門、金融機構等已經開始重視“征信修復”等黑灰產業。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之前就發文警示了“征信修復”騙局。即便有逾期記錄,也不要過于恐慌,因為個人信用報告上的逾期記錄自欠款和欠息還清后會保留5年,而不是終。此外,銀行在貸款審批時會進行綜合研判,不會僅僅依靠信用報告作為唯一參考依據。金融機構也需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開展金融知識科普,幫助消費者樹立正確的金融觀念。同時,金融機構之間可以建立聯防聯治、黑名單共等機制,共同遏制黑灰產業的發展。而對于消費者本來說,樹立正確的金融觀念是掐斷“黑灰產”大脈的關鍵。首先,消費者應養良好的消費習慣,理消費、合理借貸、按時還款。其次,消費者需要加強金融知識學習,堅決對非法行為說不。最后,如果出現逾期況,消費者應主結清欠款,停止不良行為。我國個人征信不良記錄一般會保留5年,不會終存在。如果有合理的訴求,首選方渠道反映,以保障個人合法權益。切勿輕信第三方宣傳,避免落黑灰產陷阱!當前,監管部門積極暢通維權渠道,金融機構建立聯防聯治機制,消費者法律意識不斷提高,這些都是痛擊“征信修復”等黑灰產的“組合拳”。未來,黑灰產的生存土壤將逐漸被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