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伯南克、蓋特納、保爾森和梁利等人合編的《極速應對:國應對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背后的邏輯》一書對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演變歷程和國的應對措施進行了全面復盤。這本書以一線作戰者的視角,對危機的演變、國當時的應對措施以及這些政策措施背后的考量進行了總結,提出了反思建議。本書的譯者孫天琦摘選了書中部分觀點,以便讀者對本書有大致了解。

2007-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始于房地產泡沫和信貸繁榮,抵押貸款泡沫的主要原因是對房地產市場過度樂觀。評級機構給了抵押貸款證券化產品AAA評級,認為全國房價不可能同時下跌,因此只要底層抵押貸款分布地域足夠分散,風險就足夠分散,就不會出現嚴重損失。但這種假設最終被證明是錯誤的,很快國全國范圍房價暴跌超過30%,于或接近違約狀態的次級貸款占比從6%增至超過30%。系統風險不僅在于房貸損失超出預期,還在于相關證券化產品已為現代金融的支撐,整個金融系的健康取決于房貸市場的狀況。

在應對危機時,金融機構的高杠桿導致金融系在面對意外沖擊時極為脆弱。監管系的和碎片化問題增加了金融系的脆弱。監管系的覆蓋范圍太窄,監管機構存在地盤之爭,監管機構的權限不足,這些問題都加劇了危機的嚴重

在危機中,政府的權衡和思考也至關重要。政府的承擔尾部風險的意愿和提供保險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在危機應對中的能力也取決于其宏觀經濟作的空間。政府應該展現出承擔尾部風險的意愿,為不利局面提供保險,同時也要權衡潛在收益和道德風險。

總的來說,這本書對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演變和國的應對措施進行了全面、深的分析和總結,為未來的危機應對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和反思建議。通過對這些觀點的總結,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金融危機的發生和應對過程,為未來的危機應對提供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