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在中國銀行業協會指導、《中國銀行業》雜志社主辦的“2020中國上市銀行發展論壇暨《中國上市銀行分析報告2020》線上發布系列主題演講活”上,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就銀行在貿易融資中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發表了演講。張健華指出,規模擴張金融服務已無法有效支撐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現代經濟核心的金融業,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面臨外向型經濟萎需型經濟增長的外部經營環境,金融服務應該朝著準化、線上化發展。真實貿易背景有助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在論述貿易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時,張健華指出,作為世界第二大貿易國,2019年中國的貿易額超過5萬億元(含服務貿易),國貿易在城市化、市場化、工業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8年我國國貿易主要行業實現增加值11.7萬億元,占國生產值約13%,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約25%;2019年末,國貿易實有市場主占比68%,居各行業首位。此外,為加強貿易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張健華表示,銀行對貿易提供的金融業務現已包括貿易結算、貿易融資、供應鏈金融、財務管理、信用擔保、避險保值六大類。此外,他認為銀行貿易融資有“產品富、手段靈活、易于易、便于流轉、資源節約”等特點,可滿足企業多元化金融需求,且易單據可查驗,背景真實,利于風險防控。關于背景真實,張健華指出,貿易融資最主要的風險是貿易背景的真實。“相比國際貿易,國的貿易融資風險大,尤其是商貿類、批發、零售類的企業風險偏高,對應的銀行在這塊不良率普遍偏高,華夏銀行也不例外。這類企業貿易單據造假的可能高,也導致銀行風險不可控。”他如是說。張健華認為,隨著電子銀行的易、稅單數字化的普及開來,使得貿易真實有保障,不僅有助于銀行業降低風險,還能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他分析指出,中小企業往往缺乏房產、機設備等固定資產,不符合傳統業務中“強抵押”的條件,而貿易融資可以使中小企業利用應收賬款作質押品,解決抵質押擔保不足等問題。真實貿易背景有利于輕資產運行的小企業解決融資問題,同時也能打消銀行的風險顧慮。貿易金融服務應朝著“數字化”、“準化”發展談及我國貿易發展中的挑戰,張健華指出,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新冠疫沖擊及全球貿易萎靡等風險因素影響,疊加國經濟結構、周期等問題,國經濟面臨持續下行風險,金融行業信用風險高。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從年初的3.2萬億元上升至2020年6月末的3.6萬億元,升幅為12.5%,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從2.02%上升至2.10%。隨著貸款展期、延期,明年可能會暴更多的不良。張健華認為,規模擴張金融服務已無法有效支撐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現代經濟核心的金融業,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面臨外向型經濟萎需型經濟增長的外部經營環境。對于我國貿易發展的機遇,張健華指出,我國經濟正在形一個以國循環為主、國際國互促的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國經濟又迎來一系列發展機遇:一是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擁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人群,超大規模市場更趨;二是國經濟運行加快回歸常態;三是“兩新一重”投資全面提速;四是先進技產業快速崛起;五是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六是對外開放政策紅利持續釋放。針對商業銀行在貿易金融業務中的發展策略,張健華提出“三準”、“三化”建議。“三準”包括:準定位,促進循環發展;準融資,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準服務,解決企業一攬子金融需求。“三化”包括:通過線上化,提升企業獲得金融服務的效率;通過場景化,準定位企業金融需求,降低綜合本;通過數字化,加快金融服務變革,在循環中助力實經濟換道超車。最后,張健華強調,推進貿易金融服務還需進一步健全貿易領域公共基礎系建設。比如,完善國憑證系;促進抵質押信息共,建立統一的抵質押電子信息共平臺;提高對業務創新的容忍度;提高特殊時期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對商業銀行定向稅收優惠,實現進一步讓利;共建良好的社會信用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