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挪威等主權基金和貝萊德基金關閉中國辦事的消息,以及華爾街日報提出A市場因“欺詐”而建議投資者離場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北向資金8月流出達900億元的歷史高位,9月資金繼續流出,多則幾十億元。A在各種政策利好消息中震徘徊,價無法上漲,令人深思。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什麼是欺詐市場。最著名的市欺詐例子就是龐氏騙局。龐氏騙局是指拿后來參與者的資金支付前面參與者的預期利潤和本金撤回,項目載或公司本備產生和創造剩余價值。在A市場中,我們也不能否認有一些上市公司符合龐氏騙局的特征。這主要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過去有些公司以虛假信息上市,然后高管或控東利用掌管公司的權利,或掏空公司,或價高位時減持、甚至清倉式減持。這些行為實際上就是在欺騙投資者,讓他們無法獲得真實的價值收益。

其次,歐人的信用污點很難洗,而中國可以改名換姓或代持代做。因國信用制不健全,違規違法減持后,完全可以再走一次IPO流程,再搞出一個上市公司來。在中國可以代持代做,在歐就很難,為什麼?還是因為犯罪本低。代持代做的人,如果知道此事的后果是一輩子在監獄里過,沒有人愿意代持代做。在歐,投資者可以查出創始人的歷史行為,從行為中判斷這個創始人過去掏空了一家上市公司,沒有投資者會去投一個有信用污點的人。在國,能查出一個人的歷史行為嗎?

綜上所述,A市場中存在欺詐問題,但也還有很多實實在在做實業的上市公司。所以不能一子打死。更不用說,由國家控并管理的上市公司,國家不可能也不會套現、再造一家同樣的上市公司。只有民企才有這種風險。在投資學中,這些被稱為“道德風險”(Moral Hazard)。投資者要分清良莠,而且還要承擔公司產品的市場風險,并不容易。

作為A的投資者,如果不能像國外主權基金一樣關閉通道,那就只有睜大眼睛。甑別自己投資和持有的公司,是不是符合龐氏騙局的特征。只有通過理分析和審慎選擇,才能在A市場中規避欺詐問題,實現持續穩健的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