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前三季度,24座“萬億俱樂部城市”的經濟績單全部出爐。據決策雜志(微信ID:juecezazhi)的梳理,16座城市的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已經突破萬億元,并且有13個城市的增速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這份最新的經濟“三季報”有哪些看點?哪座城市將功躋“萬億俱樂部”?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首先從經濟總量來看,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穩坐前五,并且他們的經濟總量都在第三季度突破2萬億元。上海和北京的總量甚至突破了3萬億元,并且與第三名的深圳的差距也在逐漸拉大。而在競爭激烈的“經濟第四城”之爭中,重慶在地區生產總值和增速上都超過了一線城市廣州。前三季度共有16座城市率先完了萬億目標,與2022年同期相比,新增了鄭州,而且鄭州也首次在第三季度就實現了萬億目標,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10435.9億元。與上半年相比,前三季度經濟總量的排名發生了多個變化。上半年排名第20位的濟南在第三季度上升到了第18名;第22位的泉州在第三季度來到了第20名;南通則從第18名降至第21名;福州從第21名降至第22名。從區域分布上來看,長三角地區有8座城市進了24強,其中有6個城市的經濟總量超過了萬億元,而合和南通也都超過了9000億元。而在珠三角地區,有4座城市的經濟實力同樣強大。

在前三季度,全國國生產總值的增速為5.2%,而在24個城市中,有13個城市的增速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按照增速排名,都以6.7%的增速位列第一,鄭州以6.5%的增速排名第二。那麼,是什麼支撐了都和鄭州這兩個城市的高增速呢?首先來看增速最快的都。都不僅在24座“萬億俱樂部城市”中增速最快,而且也是省會城市中增速最快的,這主要得益于第二、第三產業的增長。都市的第三產業不僅增加值占比最高,增長也是最強勁的,同比增長8.3%,直接拉了整GDP的增長。近年來,都一直致力于發展現代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6%,信息傳輸、件和信息技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4%。今年,接型服務業也與基本生活類消費一起加快恢復,餐飲業的增加值增長16.5%,餐飲收增長25.3%。都大運會的舉辦也為都的消費增長提供了重要的契機。除了服務業和消費方面,都在推重點產業落地方面也取得了亮眼的績,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上半年提高了4.5個百分點。一些重點領域的投資增長也表現不錯,航空、航天及設備制造投資增長68.9%,文化、育和娛樂業投資增長52.4%。今年以來,都還推進了營商環境5.0改革,并實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持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全市新登記的市場主達到了47.8萬戶。

接下來來看增速第二名的鄭州。不同于都,鄭州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前三季度,鄭州的工業增加值和建筑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分別為8%和11.9%,高于GDP增速1.5個和5.4個百分點,貢獻率分別達到34%和20.7%,合計拉了GDP增長3.5個百分點。工業為了鄭州經濟回升的“頂梁柱”,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其中汽車及裝備制造業的增長高達26.1%。汽車產業作為鄭州的戰略支撐產業之一,為了拉鄭州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鄭州擁有多家整車企業和專用車企業,同時還有許多相關項目正在加速落地,為后續壯大汽車產業鋪平了道路。鄭州還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基礎設施,為了中部地區的經濟中心,并且最近鄭州都市圈被批準為國家級都市圈,尤其在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方面,鄭州有著深厚的腹地優勢。

那麼為什麼“北方第三城”的競爭如此激烈呢?誰能為繼北京、天津之后的“北方第三城”?在世紀之初,沈、大連、青島曾是角逐者。近年來,青島、鄭州、濟南為了新的角逐者。這三個城市在前三季度的增速都超過了6%,地區生產總值都在9000億以上,總量差距都在1500億以。目前青島在三個城市中位列第一,但是從增長勢頭來看,鄭州和濟南正逐漸小與青島之間的差距,因此“北方第三城”的頭銜是否會有變數還有待觀察。青島的整經濟發展較為平衡,二產制造業和三產旅游業長期有較強的優勢,目前還在海洋經濟上持續發力,并且獲得了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合作的支持。鄭州則憑借其區位優勢和良好的基礎設施為了中部地區的經濟中心,最近鄭州還獲批為國家級都市圈,尤其在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方面有深厚的腹地優勢。濟南則憑借其地理位置和發展環境吸引了大量的投資,并且作為中國經濟第三大省的省會城市,正在努力推經濟結構優化和新舊能轉換。這些城市都有各自的優勢和特,期待他們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繼續保持競爭力,并為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另外,今年上半年,東莞的經濟增速僅為1.5%。盡管在前三季度增速提高到了2%,但是依然墊底。在珠三角地區的深圳、廣東、佛山和東莞中,只有深圳的增速超過了全國的5.2%,而廣州(4.2%)、佛山(4.9%)和東莞(2%)都在5%以下。作為2021年躋“萬億俱樂部”的城市,東莞今年的增長失速值得關注。東莞選擇發展以機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產業和與智能手機相關的電子信息產業,但是中國的機人產業在高端市場上尚未占據一席之地。隨著全球電子產品進存量時代,智能手機的出貨量不斷下,東莞的經濟增長出現了30.2%的下。此外,東莞的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高達82.5%,外貿依存度一度達到了140%,如此高的外貿依賴也使得東莞更容易到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

最后,自從2021年東莞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以來,全國24座“萬億城市”的格局一直保持至今。現在已經進到2023年的最后一個季度,各城市都進了“沖刺”階段。除了24強之外,還有一些城市在前三季度表現出,經濟總量有在年底之前突破萬億元,并功躋“萬億俱樂部”。煙臺和常州在前三季度的增速領先,都達到了6.7%。煙臺的經濟總量為7260億元,常州為7006.1億元。煙臺在2023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預期目標,希在2023年實現增長5.5%以上,爭取突破萬億元大關。目前山東已經有濟南和青島兩座“萬億城市”,煙臺有為第三座,對于中國第三經濟大省山東來說,這有重大意義。2022年,常州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9550.1億元,離“萬億俱樂部”只有一步之遙。2023年被定為了常州的“沖刺萬億的決勝之年”。目前江蘇已經擁有蘇州、南京、無錫、南通四座“萬億城市”,如果常州能夠在今年突破萬億元,那麼江蘇將為擁有“萬億城市”最多的省份。通常來說,工業大市在第四季度的經濟比重會更高。據目前的增長趨勢,可以基本確定煙臺和常州已經鎖定了“萬億俱樂部”。此外,前三季度還有一些城市以高增速全力沖刺,溫州增速為7.2%,經濟總量達到了6230.2億元;徐州增速為7%,經濟總量達到了6593.24億元;大連增速為5.9%,經濟總量達到了6482.9億元;唐山增速為5.4%,經濟總量達到了6230.2億元。今年還有哪些城市能夠突破萬億元?區域經濟格局是否會出現新的變數?現在已經進到“沖刺”階段,答案將在兩個月之后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