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實時滾的數據,沒有頻繁發布的捷報,2023年的雙十一就這樣收。與去年一樣,主要電商的戰報中,GMV(總額)再次缺席,各平臺也僅用簡報來傳遞“績單”。然而,今年雙十一卻出現了新的“反轉”,在各大平臺公布的績單中,國貨品牌全面發。

天貓方面數據顯示,243個國貨品牌進“億元俱樂部”,85個國貨品牌開賣即破億元,超7萬個國貨品牌首日翻倍。京東平臺數據顯示,京東“雙11”開啟當日,小米、榮耀、華為、OPPO、一加、vivo等國貨品牌手機額1秒破億元。拼多多數據顯示,今年大促開始后,國貨妝、服飾新品駐拼多多百億補數量最多的類目。其中,蜂花、郁凈、上海藥皂、孔春、百雀羚、珀萊雅等國貨妝銷量增長顯著,部分熱銷單品銷量增長超過20倍。

這一現象引發了人們對國貨品牌的關注和思考。為什麼國貨品牌能夠在雙十一這個競爭激烈的節日中搶占風頭?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表示,這主要得益于國貨品牌自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技創新能力,滿足了消費者對品質的需求。此外,國貨品牌的價格相對較低,能夠提供更價比的產品,符合大眾消費者對價格的敏度。在營銷方面,國貨品牌通過多種形式的促銷和宣傳活,吸引了消費者的關注。

然而,狂歡過后,國貨品牌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認為,國貨品牌能否在雙十一的功后保持市場份額的增長,取決于品牌自實力。他指出,國貨品牌需要不斷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并進行創新改進,同時積極開展營銷推廣和加強品牌建設及用戶關系維護。只有持續改進提升,滿足或超越消費者期待,國貨品牌才能在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此外,國貨品牌在走向全球市場時也面臨一些挑戰。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指出,國貨品牌與國際品牌仍然存在差距,主要表現在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產品研發創新和品質控制和標準化方面。柏文喜認為,國貨品牌需要備全球化視野和國際化人才的支持,加強技研發和創新投,提升自的核心競爭力,并積極尋求海外市場的拓展機會。

綜合來看,國貨品牌在今年雙十一中的崛起為亮點,展現出了其在中國市場中的強勢。然而,國貨品牌面臨著持續發展的挑戰,需要繼續提升產品質量和技創新能力,加強品牌建設和營銷推廣,同時尋找全球市場的機遇。只有不斷努力,國貨品牌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并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