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基協發布的2023年三季度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百強榜單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市場于筑底期,導致權益基金表現低迷,進而拖累了非貨幣公募基金的整表現。以下是該榜單中的四大亮點:

1. 百強榜單有2家機構發生變化,新增中金公司與江海證券,而上海陸基金1家第三方機構與東莞銀行1家銀行機構則退出該行列。

2. 在權益類公募基金保有規模下況下,僅券商機構的合計權益類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實現逆勢增長。業普遍認為,這主要歸功于ETF帶來的規模增長。

3. 百強榜單中的格局繼續變化,券商和其他類型機構(保險公司+基金子公司)在權益類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和非貨基金保有規模中的占比均有所提升,而銀行的占比則下幅度較大。

4. 權益類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排名前14家機構保持不變,但合計保有規模下超過2000億元,占據權益類公募基金銷售保有百強的合計規模的超過六

此外,非貨幣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環比增加了700億元,而債券基金銷售保有規模仍保持增長。總來看,券商機構在百強合計規模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至26.06%,保持了此前二季度的增長勢頭。與此同時,銀行渠道的權益類基金銷售保有規模占比進一步下,而第三方代銷類機構和其他類型機構(保險公司+基金子公司)的權益類保有規模分別為13109億元和889億元,環比下1090億元和18億元,占百強機構的比例分別為24.67%和1.67%。

總的來說,今年前三季度,權益基金的低迷表現給非貨幣公募基金帶來了困擾,就像買了一車西瓜,結果都是瓤。然而,券商機構在公募基金市場中的表現相對穩定,并且占據了較大的份額。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之前,應該據自況考慮相關風險因素,并咨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