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數據,2023年7月,以元計價,中國的出口增長率為-14.5%,進口增長率為-12.4%,貿易順差為806億元。這一數據顯示,中國的出口持續下,同時貿易順差也在小。

首先,發達經濟制造業的衰退繼續拖累著中國的外需。除了俄羅斯保持堅的表現外,主要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新加坡對中國的出口已經從拉轉為拖累。全球制造業的PMI指數在7月仍然保持在低位,歐制造業的PMI指數顯示出分化的趨勢:歐洲呈加速下,而國有所反彈。這種趨勢在中國的出口總量和國別結構中也得到了現。此前在對中國出口拉較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俄羅斯對7月出口的拉仍然強勁,達到了1.05個百分點,而其他國家大多已經轉為負增長,特別是新加坡從上個月的小幅正向拉轉為拖累,對出口的影響達到了1.02個百分點。

其次,7月中國出口增速的進一步下主要到機電產品和勞集型產品的拖累。汽車及其零部件仍然對中國的出口起到積極的支撐作用,盡管與四月的高點相比,其拉作用的幅度也在減弱,特別是汽車零配件的同比增速已經由正轉負。盡管整機電產品的增速下,但7月手機和船舶對中國出口已經從拖累轉為拉,尤其是手機出口增速首次轉為正增長,為今年2月以來的首次。同時,集電路對中國出口的拖累持續第二個月減弱。

第三,價格因素對中國的出口和進口仍在進一步顯化。據已公布的進出口價格和數量指數,可以看出中國的出口和進口價格指數在6月同比降幅進一步擴大。據歷史相關,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因素對中國的進口和出口的拖累可能會持續擴大,分別到今年9月和11月。盡管中國的出口數量同比略有負增長,進口數量同比明顯增長,但外需已經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拖累因素,中國經濟的平穩復蘇更加依賴需。

最后,對比今年6月和去年6月中國對俄羅斯出口的份額和變化況發現,俄羅斯作為中國出口的重要支撐力量,在汽車、制鞋、皮、航空等行業中拉效果更為顯著。而7月原油、農產品、煤炭和集電路對中國的進口拉顯著下為進口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其中,原油和煤炭主要源于進口數量同比增速放緩,反映了能源品進口節奏的變化。不過,中國對品油的進口數量仍然強勁增長,為中國進口的重要支撐力量。總而言,大宗商品價格對中國的進口增速仍然有較大的拖累作用,海外對中國半導出口的令也明顯影響了整進口增長。7月中國進口的銅材和醫藥材料拉明顯提升,其中醫藥材料主要是由于價格同比跌幅收窄,而進口數量增速有所放緩;銅材現為量、價增速均有所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