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主權益大潰敗的一年。放眼公私募市場,昔日的沙場宿將們紛紛折戟沉沙,25%甚至30%的跌幅跑輸了滬深300和上證指數,傷了基民的心。這場始于2019,盛于2020,瘋狂于2021的公募基金大擴容在一片蕭瑟中歸于沉寂,傳統主觀多頭遭遇了嚴重的「危機」。如果跑不贏指數,我為什麼要買主權益?如果不能賺錢,我為什麼要買基金?虧這麼多錢,我為什麼要管理費?投資者的奪命連環問,的確讓人難以招架。反應到市場就是,除了泉果、周應波、管華雨等數大腕拿下了百億規模外,絕大部分基金的主題曲都是《涼涼》。基金不賺錢,家庭地位直線下降,基本上失去財政大權,掉頭發;權益跌完債券跌,甚至銀行理財都開始虧本金,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到保本的產品,禿了。慶幸的是房價沒漲,不然更抬不起頭。領著4位數的薪水心系資本市場大局,“位卑未敢忘憂國”說的就是咱A投資者。信心比黃金更貴重盡管市場不給力,可既然選擇參與資本市場投資,咱們骨子里就是一群“樂觀派”。雖然跌幅不小,但偏基金指數還是以微弱優勢戰勝了滬深300指數,為此我們統計了2005年以來偏基金指數與滬深300的對比。在18年里有11年取勝,而落敗的年份包括2006-2007、2009三個市場大幅上漲的年份,那三年即使跑輸指數,偏基金指數的收益也是厚的。套用菲特1960年致合伙人的信里原話:“在我看來,如果市場下跌30%而我們的投資組合下跌15%,要遠遠好于我們和市場同步上升20%。”一年兩年可能會有波折,日積月累下來偏基金指數的優勢也就十分明顯了。投資是長期的事,這麼多年看下來,不管從相對還是絕對收益的角度考量,偏基金的戰斗力——也就是說基金經理的超額能力,還是很明顯的。「于無聲聽驚雷,于無見繁花」,在近乎萬馬齊喑的一年之后,我們反而應該保持信心。2008年當全球金融危機席卷而來,市場沉浸極端的恐懼之中,總理在達沃斯論壇的開幕式說道:信心比黃金更貴重。我想現在正是重溫這句話的時候。大潰敗后的「五朵金花」在對權益市場保持信心的同時,還需要放低預期,在近三年不更換基金經理的況下,能有幾只基金連續7年戰勝偏基金指數?答案是5。是的,在公募基金數量超過1萬之后,只有5只符合標準的基金「幸存」。工銀戰略轉型的杜洋是我們的老人,也是工銀青訓系的代表人。從行業主題拓展到全市場基金后,他對持倉的取舍比較靈活,最出名的調倉,當然要數2020年最后一個季度的「乾坤大挪移」,棄高估值賽道,換銀行、保險、建材,堪稱「神來之筆」。相比之下,安信優勢增長的聶世林,很有「神之一手」,風格也最為低調。「善弈者通盤無妙手,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從無可替代的品牌、不可再生的資源、難以復制的技和卓越的管理四個角度篩選企業,聶世林在選階段已經把大部分風險剔除。但是,近乎苛刻的選并不意味著風格的極致,相反,聶世林持倉非常均衡,從不all in某個板塊。均衡,基本上是所有長期績優基金的共同品質。比如銀先進制造,雖然名為先進制造,但他并沒有在高端制造板塊有太多的暴,而是在電子、軍工、運、地產、機械有均衡的布局,所以回撤控制得很好。回撤控得好,是長期復利的關鍵因素。如果銀先進制造7年期的績,是任相棟、劉鵬接力取得的,那萬家品質生活就是莫海波一個人的長跑。2022年萬家拿下了公募冠軍席位,在黃海嶄頭角之前,萬家的的扛把子就是莫海波。超左側布局的組合構建非常有前瞻和指導。在2018年,伏531新政沖擊下新能源行業一片悲號之時,莫海波就開始了布局,新能源上游的有板塊更是2019年持倉最重的板塊,在“新半軍”概念橫空出世之前,他就是新能源、軍工的重倉持有者。彼時,新能源、軍工、房地產,是他的組合三叉戟。這個狀態一直維持到2021年,新能源擁度過高,估值越發極端,他慢慢退出,換了種業。直到現在,軍工、地產、種業依然是他最重要的三大板塊。他們五人風格不同,各有千秋,但最近表現最好的還得是華商新趨勢的周海棟。作為“五朵金花”中唯一一個在去年拿到正收益的基金經理,他的周期視野也最為完備,基于“周期的價值投資”策略,從宏觀周期、中觀行業周期、微觀企業周期,一步步拓展下去,不爭一時的漲跌,拉長時間看業績也不會差。回顧5朵金花過去7年的同類排名,僅僅只有華商新趨勢優選在2022年位居同類第九。其余都沒那麼拔尖亮眼,甚至有些年份還位于中后段。「靜水流深,不疾不徐」,并不是一句高格的廢話。「放低預期、弱者系」,投基金的正確姿勢也大抵如此。買基金的正確姿勢熊市之后大家的預期普遍降低,但市場一旦大幅反彈,骨子里的貪婪又會說,“菲特也就那麼回事”。比如恒生科技指數從10月底反彈超60%,段永平清倉騰訊換蘋果,一堆網友就開始教大佬做事。A開門紅,年后4個易日漲漲漲,大家對于2023年又有好的暢想。這些年買基金“獲得”不強,很大程度在于賣家秀與買家秀的強烈反差。換句俗話就是,理想很滿,現實很骨。買基金的時候行、業績都亮眼,你好我好大家好,走過路過別錯過。基民的預期跟著抬高,包括但不限于一年翻倍,牛市能漲、熊市抗跌,偏混合基金在不同市場風格下連續戰勝指數,“固收+”的保本幻覺,銀行理財5%以上的年化收益水平。可買了基金,不到大半年,就變了買家秀里的自己,還過了7天無理由退貨期——套牢。2023年,換個姿勢買基金吧。首先,調整好自己的預期。從現實出發,對于不同風險等級的投資者,預期大抵應是:偏基金投資者長期收益的合理目標是8%-10%,運氣好點、能力強點到15%,當遇到虧錢的年份,跌兩三也是正常現象;“固收+”也有大小年,更可能會虧錢;銀行理財向債基靠近,且不再承諾保本。學會正視波——才是降低預期后的應有之義。在選擇基金之前對基金經理有一定認知,買之后在不發生大變況下保持信任,不因為個人對票的理解替基金經理做決策,不因為一城一地的得失人云亦云,正是基金投資者的「弱者系」。長牛基金很,某種程度上屬于大浪淘沙的「幸存者」。就像全球富豪榜上僅有蓋茨、菲特20多年依然榜上有名,把預期降低,安心賺一個中位數績其實就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