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經到來,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2022年的慘淡表現,全力追求新的生活。然而,最近一些上市公司公布了2022年的業績后,有很多聲音稱中國平安、招商銀行、北新建材等公司遭遇了困境,甚至還有人說神華的分紅也遭到了重創。我不想問,這些人活在真空中嗎?他們的2022年過得有多彩呢?憑什麼認為上市公司可以在這個環境中獨善其呢?我認為我們應該回到2022年的整環境中去理解公司的業績表現。雖然目前只有數上市公司公布了業績,但我相信除了新能源車、生監測等個別行業外,大部分行業和公司的業績都不會太好。實際上,2022年的業績不佳是常態,相當多的上市公司都將2022年視為大洗澡的一年。

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下中國平安2022年的年報,重點關注其保險業務。到疫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各家保險公司的壽險代理人在線下展業到了限制,而居民收預期的減弱也會對壽險和健康險業務的發展產生很大影響。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平安2022年的壽險和健康險業務實現凈利潤4934.6億元,同比下降了18.2%;實現營運利潤1129.8億元,同比上升了16.4%。全年實現新業務價值288.2億元,同比下降24.0%,新業務價值率為24.1%,同比下降3.7個百分點。

新業務價值是指在2022年賣出的新保險產品在整個合同生命周期中東能賺到的錢,這個金額已經考慮了時間價值。從最近五年的數據來看,中國平安壽險業務的新業務價值在2019年達到了最高點,達到了759.45億元,隨后逐步下降,2022年的新業務價值不足2019年的四。新業務價值率是新業務價值與新業務首年保費的比值,可以理解為壽險業務的銷售凈利率。2022年,平安的新業務價值率下降至24.1%,主要是到代理人線下展業限和長期保障型產品銷售疲等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壽險、年金、重疾等長期保障產品的新業務價值率較高,而萬能險、短期保障業務等的新業務價值率較低。從渠道來源來看,個險代理人渠道的新業務價值率相對較高,而銀保渠道的新業務價值率較低。總的來說,中國平安2022年的表現并不樂觀。

然而,并非所有的消息都是壞消息。例如,中國平安的13個月保單繼續率為90.3%,同比提升了4個百分點;25個月保單繼續率為79.0%,同比提升0.9個百分點,這一數據的改善是明顯的。與此同時,中國平安的代理人數量從2021年的79.6萬人下降到了2022年的48.1萬人,下降幅度達到了25.8%。一般來說,人數的下降與業務量下降并沒有直線的關系。優化代理人隊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隊伍結構,提高人均產量,也可以提高存量人員的收。2022年,平安代理人渠道的人均新業務價值為4.76萬元,同比增長了22.1%,代理人月均收提升至7051元,相比2021年同期的5758元,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銀保渠道轉型的效果也明顯,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15.9%,對壽險新業務價值貢獻度提升。平安壽險與平安銀行的獨家代理模式初見效,雙方建立了便捷高效的通運作機制,通過培訓、產品、服務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提升了客戶服務的綜合化和專業化水平。

據最新公布的數據來看,中國平安財產保險業務在2023年1-2月實現了原保費收1422.82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9%,初步呈現出逐步改善的趨勢。然而,對于財產保險業務來說,僅僅看保費收意義不大,特別是在保證保險比例較高的況下,我們仍然需要切關注相關保險的綜合本率是否能夠逐步回歸正常水平。如果我們查看A5大上市保險公司2023年1-2月的保費數據,可以發現各家公司的表現基本相似。其中,中國平安的保費收增速最快,增長了4.97%;中國人保隨其后,增速為4.7%;中國人壽和中國太保的保費收增速分別為1.90%和1.50%。而新華保險的保費收基本持平,微降0.10%。從分險種來看,人壽險業務仍于轉型階段,保費收,A5家上市保險公司的業績增長主要由財產保險業務拉。數據顯示,2023年1-2月,5家上市保險公司的人險子公司共攬保費5469.2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微增0.60%,僅中國人壽和平安人壽實現了保費的正增長。財產保險方面,中國人保財險、中國平安產險、中國太保產險共攬保費1868.53億元,同比增長9.75%。其中,中國太保產險的增速領先行業,達到18.50%;中國人保財險次之,增長9.20%;中國平安產險增幅為5.14%。綜上所述,中國平安2022年的業績表現并不理想,財產保險業務虧損,壽險業務下

溫馨提示:本文僅作為個人投資的記錄,不涉及任何形式的推薦,請獨立思考并自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