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對于房地產行業來說是一個艱難的一年。許多知名房企相繼陷困境,地方房價下跌,二手房易市場低迷。長期以來,政府一直倡導“房住不炒”,但很多人仍抱有幻想,認為這次調控只是暫時的,忍耐一下就會過去。然而,我認為況并不容樂觀,調控已經是不可逆轉的。

今年最大的房地產新聞無疑是恒大集團的暴雷。由于債務風險,恒大被央行約談,理財產品到期無法兌付。恒大的樓盤被迫停工,許家印甚至不得不出售自己的奢華資產來支持公司運轉。盡管恒大的倒下早已注定,但仍然有一些人樂觀地認為房地產調控會有新的轉向,不會持續。然而,我相信房地產行業的轉向是歷史的必然。在這個歷史節點上,傳統的發展模式已經不再適用。

首先,從市場空間來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放緩,房子已經有過剩的趨勢。過去二十多年,房地產行業主要由城市化推發展。從2000年到2019年,我國城市化率從36%增加到了60%,近4億人進城,創造了巨大的住房需求。大量房子被建造,許多房地產企業通過高杠桿和快速周轉為行業巨頭。然而,自2018年開始,我國城鎮化增速放緩,未來要實現高速增長變得困難。與此同時,房屋總量已經過剩。據國家統計數據,2019年我國城鎮居民的住房擁有率達到96%,人均住房面積約為40平方米,已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盡管仍有一些人尚未購房,但實際上有些人擁有多套甚至幾十套房產,而統計數據將這些人的況“平均化”了。從總上看,房地產市場已經過剩。這意味著市場空間已經飽和,無法再支撐房企高速增長。高杠桿和規模化的發展模式已經不再可行。

其次,消費者的觀念也在發生變化。房地產行業的繁榮主要是建立在通貨膨脹時代的投資需求上。在許多人看來,房地產是最靠譜的投資,因為房價一直都在上漲。然而,隨著人們認識到房價不再是永遠上漲的“通貨”,支撐房企高杠桿和快速周轉的基礎也不存在了。因此,雷、跑路、水等風險為現實。

第三,調控政策是真實有效的,并非暫時的。過去一些人認為恒大的倒下是政策調控的結果。然而,房地產的問題不僅是政策問題,更是時代轉變的結果。在當下,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是大勢所趨,效率優先已經轉向公平優先。在這個大勢下,一切小策略都必須服從大方向。房地產行業長期以來一直離實經濟,炒房風氣盛行,違背了公平原則,拉大了貧富差距。因此,2016年底,中央明確提出“房住不炒”的定位。然而,當時的房地產行業對這一重大政策轉變并不重視。現在許多人擔心“著陸”,認為房地產是最“”的泡沫,必須小心應對。然而,我認為現在討論是“著陸”還是“著陸”已經沒有意義,關鍵是如何使得這次著陸不會對整個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早在十年前,中央就已經開始進行相關的測算,各方應分擔三,金融系統承擔30%的壞賬,房地產企業出30%,炒房者和房地產擁有者損失30%。只有這樣,房地產泡沫才能消除,實現良發展。無論在過程中是否會出現一些不公平或不一致的況,我相信中央有能力進行調控。在追求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房地產行業的未來已經明確,即回歸到服務民生的屬,讓每個人都有居住的機會。未來,我國可能會采取類似新加坡的模式,將房地產市場分為60%的政府保障住房、20%~30%國有企業部福利房、10%至20%有投資和金融屬的高端住宅。國有房地產企業將承擔重要角,他們信用資質良好,融資本較低,財務狀況相對穩定。在這一調整中,國有企業將逐漸掌握主權,為調控增加信心。即使明年的政策可能有所放緩,也不會回到過去,而是為了在“穩中求進”的大基調下防止系統風險的蔓延。對于像恒大這樣的民營房企來說,必須面對轉型的時刻。現在的市場已經不再容納這麼多的競爭者。

面對這個局面,我給出三個選項供大家參考。第一,如果你認為自己沒有持續競爭的核心能力,可以主退出這個市場,轉戰其他行業。第二,如果你在房地產行業深耕多年,積累了富的經驗和服務能力,可以轉型為提供養老、養生、教育和社區服務等服務的企業。在存量市場中,人們對這些服務的需求會不斷增加。第三,如果你有意在房地產行業繼續深耕,應該重視從“賣產品”轉變為“賣生活”。中國社會已經進了從放地賣產品到高質量地賣生活的轉變階段。地產行業在這方面有巨大的空間和優勢。例如,阿那亞項目通過提供養老服務、舉辦文藝活等,功吸引了許多年輕父母的關注,實現了房地產開發的逆襲。這個例子不僅僅是阿那亞的功,更是時代的覺醒。地產商們應該認真研究和思考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