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債券市場違約回顧與展:信用風險持續積聚,但市場信心逐漸恢復

2016年是中國債券市場違約的高發年份,尤其是上半年,公募信用債出現了“違約”。國經濟持續下行,導致鋼鐵、煤炭、船舶制造、伏等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面臨較大的違約風險。據數據顯示,2016年1至11月,信用債市場公募債券違約數量達到了24支,涉及15個發債主,發行債券總金額達到了1755億元,遠超過近兩年違約數量之和。其中,上半年涉及11個主的16只公募債違約現象較為集中。違約的發債主行業分布顯示,鋼鐵及相關行業有2家,煤炭有2家,伏有2家,船舶制造有2家,化工有1家,水泥有1家,機床有1家,貿易流有1家,食品加工有2家,建筑施工有1家。而從企業質來看,央企有2家,地方國企有3家,民營企業有8家,上市公司有1家,外企有2家。而從級別來看,違約債券的級別分布為AA+級5個、AA級4個、AA-級6個。

違約是信用債市場發展的必經之路,有利于提高市場風險意識、促進可持續發展。我國信用債市場從2005年開始發展,一直保持著“剛兌付”的特點,直到2014年才開始出現個別債券違約。今年的違約雖然突然而集中,但卻是對過去十年債券市場累積風險的一次較充分釋放。同時,信用債集中違約也使得投資者和其他市場參與者對市場風險有了更高的認識,有利于促進市場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的多方面跡象已經顯示出信用風險加速暴的趨勢。宏觀經濟增速開始下行,工業企業效益不斷下,債務負擔過重。工商企業的信用等級調整明顯增加,信用風險事件也越來越多。此外,中國市暴跌和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也給宏觀經濟帶來了更大的下行力。雖然2007-2008年次貸危機對我國債市影響較小,但現在我國債市已經有相當規模,加上產能過剩行業的持續低迷和部分企業治理結構不完善,導致違約的出現。

然而,下半年違約現象明顯減,信用債“違約”逐漸退去,2017年債券大面積違約的可能較低。盡管今年的違約涉及了多個行業和不同的企業質,但整來看,違約影響僅限于局部,沒有出現某個行業或相關行業的大規模違約,也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傳染。這是因為發債主的信用等級總較高,信用債市場已經備一定的平衡糾錯能力。國債券市場的經驗,投資級債券市場一年發生十幾單違約已經算是嚴重且罕見的況,除非出現類似網絡經濟泡沫破裂和次貸危機等極端況。今年,國外都沒有發生類似的經濟金融危機,而我國債市主基本以AA級及以上較高信用等級企業為主,經過多年的發展,信用債市場已經備了一定的平衡糾錯能力。此外,市場參與方對違約問題也高度重視。上半年的“違約”勢頭十分嚴峻,不能被放任下去,否則可能引發經濟和金融危機。自4月底以來,各級監管部門積極協調解決債務危機,加強對中介機構和發行人的現場調查。各級政府也對違約負面影響十分重視,國資委要求央企對子公司債務危機給予救助等。此外,一些發行人也積極配合兌付債券本息和相關罰息。經濟周期目前已經出現拐點,工業企業效益明顯改善,去產能工作取得了階段果。宏觀經濟有企穩跡象,大宗商品價格也出現強勁反彈,強周期和產能過剩行業迎來了春天。化工、汽車、伏、鋼鐵、煤炭和有金屬行業的企業效益也明顯好轉。此外,政府也采取了多種措施加快“去杠桿、調結構”的進程。國企進行了債轉和兼并重組,票市場IPO恢復正常發行,大量上市公司進行定向增發,還有大規模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盡管在2016年11月以來,河北流、大連機床和中城建都出現了違約現象,但前兩者都在違約次日兌付,被視為“技違約”,而中城建早在8月前后就有違約預期。總來說,信用債市場下半年違約現象明顯于上半年,市場信心在不斷恢復。

然而,多領域的信用風險仍在不斷積聚,需要積極防范債務危機患。從近年的違約案例來看,中國公募債券違約還僅限于經濟效益較差、產能過剩嚴重、產業升級較慢的工商企業領域,房地產行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及金融機構尚未涉及。然而,這些領域的信用風險仍在不斷積聚,需要引起市場投資者足夠的重視。房地產行業對國民經濟有著較大的影響,近年來房地產企業債券沒有出現違約現象,降級的況也較,這主要是因為近年來房地產市場發展較好,而且企業債務融資到了較大限制。然而,自2015年以來,房地產價格和房企債務規模的快速攀升已經明顯推高了房地產行業的信用風險。區縣級城投公司、地方政府和產業類投融資平臺也是另一個需要關注的領域。2015年以后,區縣級城投公司的債券發行大幅增加,盡管相關政策法規明確表示這類債務不屬于地方政府債務,地方政府也不得兜底,但這些公司的債務融資和運營實際上仍與地方政府有較多的聯系,未來經營和償債將主要依賴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另外,由于工商類企業的風險不斷上升,地方政府對其支持逐漸減弱,產業類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風險也在進一步上升。擔保機構和商業銀行也是需要關注的領域。擔保機構有高風險、低收益的特點,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擔保機構進債券市場,擔保債券金額也越來越高,與其資本實力和風險控制水平不比例,信用風險較高。商業銀行近年來制于制造業等工商行業的低迷,增長明顯放緩,不良貸款也有所上升,但總上信用風險仍然較低。然而,隨著商業銀行資產中占比較高的房地產和地方政府貸款風險的不斷上升,未來其信用風險也應引起關注。此外,公司債和企業資產證券化也是需要關注的領域。自2015年以來,公司債券發行開始大幅增長,而發債主中信用資質較弱的工商企業和區縣級城投公司占比較高,同時非公開發行債券的信息披質量也較差,因此公司債中蘊藏的風險不容忽視。由于大規模債券本金到期主要集中在2018年之后,公司債在逐步進債務本金兌付集中期后將面臨考驗。另外,自2015年以來,企業資產證券化迅猛發展,部分財務實力相對較弱的地方公用事業企業、小貸公司和租賃公司發起的項目基礎資產分散不夠,信用風險相對較高。

總之,2016年債券市場違約對市場造了一定的沖擊,但是隨著各級監管部門的積極應對和市場參與方的高度重視,違約現象逐漸減,市場信心正在逐步恢復。然而,多領域的信用風險仍在不斷積聚,需要市場投資者和監管部門繼續積極防范債務危機患,以確保債券市場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