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編號:A171/H47/0179

刊發時間:2019年12月11日

2003年國際石油形勢分析及我國對策建議

王能全

據2003年國際石油形勢的分析,人為因素對國際石油價格的控現象非常明顯,這對我國進口石油造了額外的代價。隨著我國進口石油數量的不斷增加,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將給我國帶來更大的危害。因此,我們需要分析國際石油形勢,研究油價走勢變化,并積極采取應對措施,以避免未來我國石油進口付出更大的代價,最大限度地減可能造的損失。

一、2003年國際石油價格和運費雙雙于高位

據統計數據,2003年的國際石油價格于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第二高位。布倫特原油全年平均價格為28.48元/桶,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全年平均價格為31.12元/桶,同比分別上漲13%和19.7%。與國際石油價格高漲同時存在的是,2003年國際石油價格波幅度較大,最高價與最低價每桶相差逾12元。此外,國際石油期貨市場經常出現同日反轉漲跌近每桶2元的現象,而過去一天每桶變化0.5元已經屬于比較大的波。另外,2003年國際油運價大幅度上漲,國際原油綜合運價指數同比增長61%,國際品油綜合運價指數同比增長41%。

二、國際投機是導致2003年石油價格高漲的主要原因

2003年國際石油市場供大于求,但石油價格卻高漲。據統計,2003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長2%,而石油供應增長了3.7%,供大于求60萬桶。石油輸出國組織為維持國際石油市場供需平衡,采取了多次減產措施。然而,國際投機是導致2003年石油價格高漲的主要原因。國際石油價格變化與基金持有的石油多頭走勢相關極高,基金在石油市場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基于對石油價格強勁走勢的預期,許多投資者將石油視為戰略投資品種,導致國際石油價格持續走強。

三、我國石油消費現狀及石油進口特點

據國際能源機構統計,2003年我國石油需求量每天凈增54萬桶,石油消費約2.75億噸,石油凈進口9945萬噸,占年石油消費的37%。我國石油進口存在三個顯著特點:高度依賴中東和非洲地區,中東和非洲進口的原油占總進口量的75.2%;月度進口石油數量剛很大,不能隨市場價格高低調整進口數量;自有油承運能力嚴重不足,我國在原油進口的主要航線中東東行航線運量只占4%。

四、國際石油價格波給我國造的影響

據統計數據,2003年我國進口石油共支出約257億元,其中原油198.25億元,品油58.75億元。石油進口本明顯增加,我國進口原油本多支付了30.37億元,油價差異風險達到79.28億元。國際石油價格波直接影響我國的對外收支,對我國外匯收支產生直接影響。2003年我國實現外貿順差255億元,但進口石油的價格因素使外匯支出增加了36.77億元。

五、積極采取措施應對國際石油價格波

為保障石油供應安全,我們需要積極采取措施來應對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建議國家對石油進口管制采取靈活政策,據國際市場石油價格變化,選擇進口原油和品油的時機和數量,避高就低。同時,國家可以有限度地參與國際石油期貨市場,以控制石油進口的本。此外,我們還需要強制并鼓勵石油企業建設石油儲存設施,提高石油儲存能力,以便據國際市場石油價格變化靈活調節石油進口和儲備數量。另外,我們應降低運輸本,增加自主承運能力,選擇適當的時機租船市,并發展國有石油運輸船隊,確保我國進口石油的運輸安全。最后,我們可以加強中日韓合作,改變遠東石油定價方式,增加在國際石油價格上的影響力,以降低我國對國際石油價格波的敏度。

總結:通過對2003年國際石油形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對我國石油進口產生了明顯的影響。為了應對這種況,我們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靈活調整石油進口管制政策、參與國際石油期貨市場、建設石油儲存設施、增加自主承運能力以及加強合作,以減我國在國際石油市場中的風險和損失。這些措施將有助于保障我國石油供應安全,并最大限度地減石油進口所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