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于12月14日發布了11月的金融統計數據。數據顯示,1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為291.2萬億元,同比增長10%。人民幣貸款增加了1.09萬億元。1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76.39萬億元,同比增長9.4%。那麼,我們如何解讀11月的金融數據呢?這些數據反映了哪些信息呢?央視記者為您梳理了五個熱點問題,帶您多維度解讀11月的金融數據。

首先,讓我們看看11月貸款增長的況。11月的貸款保持了平穩增長的態勢,人民幣貸款新增了1.09萬億元,超過了1萬億元,同比接近持平,基本符合了業人士的預期。考慮到11月是傳統的信貸淡季,而且去年同期的基數較高,這個增量并不低。同時,專家表示,雖然11月的單月增量看似比去年同期略有減,但是這是在房地產市場重大轉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化解、中小銀行改革化險等重點領域防風險進程深推進的背景下取得的。之前央行的專欄中也提到,信貸結構中的“增”和“減”在時間上可能不同步,在階段“減”的力較大的況下,信貸能夠保持平穩增長實屬不易。前11個月的貸款增量已經與去年全年相當,這反映出了信貸對實經濟的支持力度保持穩固。

其次,11月末貸款余額增速為10.8%,仍明顯高于名義經濟增速。央行表示,在新發展階段,我們要從更多元的視角來分析金融總量指標。從M2和社融增速來看,它們于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并稍高一些的水平,這表明金融對實經濟的支持力度很大。

貸款走勢平穩反映了經濟延續回穩向好的態勢,而政策的及時有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0月下旬,政府宣布年調增1萬億元按項目管理的國債,將赤字率調增至3.8%,這大大提振了市場信心。隨著政府債券的發行加快,基建項目配套貸款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央行的政策呵護效也逐漸顯現,今年以來,央行逐月保持超額續做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已經累計新增了超過1.7萬億元,有力地支持了流的合理充裕。11月,人民銀行聯合金融監管總局和證監會召開了金融機構座談會,引導金融機構支持房地產穩定發展,滿足不同所有制房企的合理融資需求,同時著力加強信貸的均衡投放,統籌考慮今年11月至12月和明年開年的貸款投放。

在信貸結構方面,我們可以看到有增有減的調整,服務實經濟的質量和效能也明顯改善。近年來,科技創新、制造業、綠發展、普惠小微等重點領域的貸款增量和占比都在明顯上升。10月末,“專特新”、科技中小企業和高新技企業的貸款同比分別增長了17.7%、22.1%和15.7%,明顯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10.9%)。而這三類企業的中長期貸款增速分別達到了41.1%、92.2%和46.8%,保持了高速增長。專家表示,我國的貨幣信貸存量已經很大,通過盤活存量資金、優化增量信貸,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單位信貸可以支持更多的經濟增長。央行將繼續運用各項結構貨幣政策工,必要時還會創設新工,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至于M1增速較低的況,專家表示這是經濟結構轉型和市場發展的反映,并非簡單的資金空轉。11月,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了1.3%,增速較上月末和去年同期分別低了0.6個和3.3個百分點。專家解釋說,M1的構中有85%是單位活期存款,過去M1增長較快主要是因為居民購買新房形的預售資金、地方融資平臺的資金沉淀等。隨著房地產發生重大轉型和地方政府債推進較快,相關主的活期存款減了。同時,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和企業流管理能力的增強,企業對活期存款的需求也逐步下降,M1反映企業短期支付能力的指標作用已經大大減弱。

最后,讓我們來看一下企業貸款利率水平。1到11月,企業貸款利率為3.89%,同比下降了0.3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在有統計以來的歷史低位。貸款利率在歷史低位水平上持續下降,有效增強了實經濟恢復發展的力。專家表示,目前外部的約束邊際正在緩解,貨幣政策的自主和有效進一步增強。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恢復,11月以來中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倒掛幅度由之前的超過220個基點收窄至約160個基點,人民幣對元匯率明顯升值。與此同時,國金融機構穩步推進存款利率特別是中長期存款利率的下行,有利于緩解存款的定期化傾向,增加企業和居民的投資消費力,為銀行讓利實經濟創造了有利條件。